七旬老人捐款百萬建學校
2012-03-03 10:52: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一身普通的運動服,一雙老解放膠鞋,全身衣物價值還不足百元,但他以一種質樸的情感,用自己極其平凡的方式,為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先后五次把子女給他的100多萬元養老錢捐獻給希望工程,用于棲霞市官道鎮小石頭小學、桃村鎮中心完小、唐家泊鎮中心完小、松山街道中心完小的改建和校舍新建,受到了社會的贊賞和尊敬。
孫茂文:七旬老人捐款百萬建學校

孫茂文,男,1937年出生,棲霞市桃村鎮前埠村農民。2008年4月,榮獲“煙臺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9年4月,山東省民政廳授予“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個人”榮譽稱號;2011年7月,被評為首屆十佳“棲霞好人”。2012年1月當選煙臺市第三屆道德模范。
一身普通的運動服,一雙老解放膠鞋,全身衣物價值還不足百元,但他以一種質樸的情感,用自己極其平凡的方式,為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先后五次把子女給他的100多萬元養老錢捐獻給希望工程,用于棲霞市官道鎮小石頭小學、桃村鎮中心完小、唐家泊鎮中心完小、松山街道中心完小的改建和校舍新建,受到了社會的贊賞和尊敬。
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幾年來先后捐款100多萬元,用于4所學校的改建和校舍新建——
“我們都上了歲數了,只要穿著不冷,吃飽了不餓就行了,”日前,在棲霞市桃村鎮前埠村,我們見到了72歲的孫茂文老人。
一身普通的運動服,一雙老解放膠鞋,全身衣物價值還不足百元。但就是這位老人,一直以來以一種質樸的情感,用自己極其平凡的方式,為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曾先后五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共計100多萬元,用于棲霞市官道鎮小石頭小學、桃村鎮中心完小、唐家泊鎮中心完小、松山街道中心完小的改建和校舍新建。
首筆捐款20萬元建校舍
“我們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現在生活好了我們也老了,但我知道,苦什么也不能苦了孩子,孩子們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改變貧困。”孫茂文老人告訴記者,自己自幼家庭貧困,更不用說讀書了。所以,對老人來說,上學時很重要的事情,因此,盡管家境并不富裕,盡管自己不曾讀過很多的書,盡管他講不出多么深奧的大道理,但他卻咬緊牙關,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供著自己四個子女上學。
孩子們終于不負眾望,學業有成,分別有了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之后,他(她)們又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孝心,想方設法讓辛勞一生的父母安享晚年。孫茂文老人也被大兒子接到了上海。但老人卻始終割舍不下對故土家鄉的思念,尤其是那些和他當年一樣因家庭貧困沒錢上學的孩子們,更是他心里深深的牽掛,于是,他堅持每年都回老家住些日子。
2006年,從上海回到老家的老人了解到官道鎮小石頭小學校舍簡陋、辦學條件差,感覺很痛心,想到那么孩子們還在破舊的教室上課,沒有好的學習條件,老人毫不猶豫,把子女孝敬他的養老錢20萬元捐獻給了小石頭小學。2007年,小石頭小學重新建成,為了銘記老人的這一壯舉,學校以老人的名字命名為“棲霞市第一茂文希望小學”。學校落成后,老人參加了學校的落成典禮,當參觀完學校后,看到嶄新的校舍里學生的課桌椅破爛不堪,圖書室里可供學生閱讀的新書寥寥無幾,老人又當場捐出五千元,囑咐學校領導為孩子們配上新桌凳,再為孩子們買點兒童讀物。
說服子女支持教育
“一開始,親戚朋友都不愿意,好多人都說我傻。”老人告訴記者,當初捐出第一筆錢以后,孩子們也都來勸自己別做傻事。可孫老卻說:“不是因為念書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所以現在生活好了就應該去回報社會、回報學校。學校辦好了才能多培養有用人才,改變家鄉的面貌。”最終,孩子們都同意了他的想法,于是,老人開始主動與團省委、山東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煙臺團市委、煙臺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和棲霞團市委取得聯系,及時了解家鄉學校布局調整和校舍建設情況,想方設法為家鄉的孩子們辦點實事。
2007年,隨著棲霞市學校布局調整力度的加大和校舍改造的進一步展開,桃村完小發現大面積楊木屋架校舍,需要改造校舍,急需大筆資金。為此,學生已躲遷到相對安全的地方,租用了煙草公司在桃村的倉庫,100多名學生擠在一起,學習條件差不說,還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此時,老人剛從上海回到老家,聽到這一消息,毅然再次把子女孝敬的養老錢20萬元捐獻給了學校。這筆資金的投入給學校危房改造帶來了生機,學校面貌進一步得到改觀。學校改造校舍30間,新建校舍46間,極大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條件。為了銘記老人的善舉,桃村完小更名為“棲霞市第二茂文希望小學”,棲霞市又多了一所以老人的名字命名的小學。
雖捐百萬元生活卻簡樸
2008年,得悉棲霞市唐家泊鎮中心完小需新建教學綜合樓一幢,資金缺口較大,盡管孫茂文老人當時資金不是很充裕,子女給他的生活費已經所剩不多,但是他仍然多方籌措資金20萬元捐獻給了這所學校。目前,該所學校正在開工建設中……
近年來,孫茂文老人為關心教育少年兒童,積極努力、多方聯系,為校舍改造拿出了自己幾乎所有的養老錢,先后為教育事業捐助了100多萬元,受到了社會的贊賞和尊敬,2008年4月,孫茂文老人被煙臺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煙臺市委組織部、共青團煙臺市委、煙臺市文明辦等五家單位聯合授予“煙臺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9年4月,孫茂文老人又被山東省民政廳授予“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個人”榮譽稱號。
雖然孫茂文為貧困的孩子們捐款捐物時慷慨大方、竭盡所能,但是對他自己卻是能不花的錢不花,能不買的東西盡量不買,生活中非常節簡。兒女們孝敬給他養老錢,希望他能多享受一下,可他卻一直舍不得多花一分錢。孫茂文說:“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捐資助學、救助貧困少年幾童,幫助他們勤奮學習、健康成長是我的責任,也是我最大的人生樂趣。” 所以,每次回家,孫茂文老人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家鄉周邊的學校,到學校轉轉、聽聽,看看孩子們的學習條件、成長環境,望著孩子們那天真幸福的笑臉,老人也由衷地笑了……
在不久前舉行的煙臺市第三屆道德模范頒獎典禮上,作為助人為樂道德模范的孫茂文,曾通過屏幕對著全煙臺市、全中國的觀眾說過他的4個理想:“我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太長久了,要把一切積蓄都捐給學校,希望孩子們學好知識,這是我的理想。”“幫助念不起書的孩子,這是我的理想。”“讓孩子們有條件做科研,讓國家和農民更富強,這是我的理想。”“我所有的理想都與孩子們有關,希望我通過節衣縮食能夠捐助更多的孩子上學。”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