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憲:來生愿做一只鳥
2012-03-19 10:02: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孫憲,1966年10月出生,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副經理、影藝文化傳播中心經理。幾年來,立足本職,堅持刻苦學習專業技術。2004年創作的紀錄片《老袁的冬季》在第二屆中國國際影視博覽會“科龍杯2004我們的影像故事”DV大賽中獲最佳作品獎。2007年創作的紀錄片《老袁》在第九屆四川國際電視節榮獲“金熊貓”獎。


孫憲,1966年10月出生,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副經理、影藝文化傳播中心經理。幾年來,立足本職,堅持刻苦學習專業技術。2004年創作的紀錄片《老袁的冬季》在第二屆中國國際影視博覽會“科龍杯2004我們的影像故事”DV大賽中獲最佳作品獎。2007年創作的紀錄片《老袁》在第九屆四川國際電視節榮獲“金熊貓”獎。
2002年,他開始致力于中國首部鳥類原生態電影故事片《天賜》的拍攝,影片以亞洲東海岸獨有的鳥類“黑尾鷗”為主角,以紀實手法講述了黑尾鷗在膠東沿海海島上生棲繁育和新生命成長的故事。為拍攝這部影片,他自2002年開始,進行了歷時7年7個繁殖期的跟蹤拍攝,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生理極限和心理極限。在此期間,他不辭辛苦,長途跋涉,往返于大連的形人坨子島、蛇島,長島的車由島、大黑山島,還有主拍攝地為威海的海驢島,行程數萬公里。由于拍攝周期是每年的四月下旬到八月初,島上溫差很大,五月上旬還要穿鴨絨服,一進六月氣溫陡增,近四十度的地表溫度要持續兩個半月,島上巖石散發的熱浪讓人如同坐在蒸籠上,每年他的臉都要暴3次皮。這還不是最難忍受的事情,為了更近地接近拍攝的對象,他和他的攝制小組必須攀爬64米高垂直的崖壁,由于這里巖石風化的非常嚴重,每一步都隱藏著危險,他曾讓滾落的石塊打破了腦袋。在拍攝過程中,潛伏是最有效的辦法,但在他進行拍攝的這些島上基本上沒有植物遮掩,所謂潛伏只能是堅持不亂動,甚至起來坐下都要盡可能減少,象這樣在一個點上一待就要一天。潛伏期間,島上的蚊子和一種叫“小咬”的飛蟲,會給他和伙伴們的身上留下又紅又硬、奇癢難耐的大疙瘩,而毒蛇、有劇毒的金腿螞蚱等危險生物的侵擾,又使他和伙伴們時時面對著生與死的挑戰。在拍攝期間,他還曾經歷過雷電的襲擊和差點被風刮入大海的險境,而這一切絲毫沒有停止過他的腳步。圈內人都知道,影視設備的笨重是野外拍攝最耗體力的難題,幾十斤的重量常常讓他如同背著一座山,但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事業的追求當中。圈內人還知道,在海島上長期拍攝面臨著很多的困難,他時常忍饑挨餓,餐風宿雨,經常在無人居住的海島上一呆就是一個月,幾乎成了一個野人,但為了自己的事業他毫無怨言。
經過艱辛和努力,他拍攝完結了420多個小時的素材,
期間有關瀕危鳥種黃嘴白鷺的觀察結果和數據,改寫了世界該鳥類的有關紀錄,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鳥類學會會員。國家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的領導和專家,對該片的選題攝制計劃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8年他帶著400多個小時的拍攝素材進駐北京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后期制作,在此期間,投資方投入資金的終止、技術上的障礙以及由于對影視圈的陌生而無從尋找各方面的創作支持令他幾近崩潰,巨大的壓力與過度的勞累讓他多次暈倒。經過艱苦的努力,2010年5月影片的第一個膠片拷貝終于誕生。
2010年9月, 《天賜》在第四屆德國科隆電影節獲“最受觀眾喜愛的電影”獎。2011年1月21日,《天賜》全國公映。2011年9月,《天賜》獲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2011年10 月,《天賜》獲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 這一獎項填補了山東省的空白。近日,孫憲又成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2011年5月,孫憲榮獲威海市第二屆“敬業奉獻道德”模范,2012年2月,榮獲環翠區第二屆“敬業奉獻道德”模范。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