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洪剛現任日照市茶葉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山東省茶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日照綜合試驗站站長、研究員、一級評茶師。從事北方茶業研究、推廣三十年,積極獻身北方茶業事業,主持研究了七十余項茶業科研課題,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其中有7項獲省科技進步獎,國家專利8件。科技成果的轉化率達90%以上,促使全省茶葉快速發展,茶園面積增加了20%,茶園畝產值逐年提高,有的畝產值超萬元,累計增加社會效益3億多元,茶葉已成為山東的特色產業。為全省茶葉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是北方茶葉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一是抓住難點立項研究,引領山東茶業發展。為從根本上解決凍害,主持的“茶樹抗寒單株篩選研究”,借用日本臘梅抗凍研究方法,首次制訂了茶樹抗寒評定體系,豐富了茶樹抗寒育種理論,為抗寒良種選育奠定了基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主持的“茶樹速成高產‘區田’栽培技術試驗研究”,改變茶樹種植五年后才有產出的模式,創出了“一年種,二年摘,三年畝產超百斤”的北方栽培新技術;主持的“山東茶區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研究”,使無公害茶葉生產走在全國前列,全國無公害茶葉培訓班由此在日照舉辦。以上成果均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二是突出熱點立項研究,促進北方茶業發展。主持的“3S技術支持下的山東茶樹適生環境評價與區劃研究”,利用衛星定位、遙感、信息處理等系統對山東茶園生態環境進行科學評價,為山東茶葉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促進了山東茶葉的快速發展;主持的“山東系列高檔茶開發研究”,研制出以“碧芽”、“臥龍劍”為代表的系列高檔茶,被譽為“江北第一茶”,填補了山東無名優茶的空白,促進了名優茶的大發展。主持的“山東機制名優綠茶加工工藝研究”和“山東茶區主要蟲害調查及防治技術研究”等成果均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的“茶樹幼苗期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研究”,解決了茶園初期效益低的難題。研發的茶葉二青機,使茶葉質量提高一個檔次;研制的傳導式熱風鍋爐、電爐式殺青機等設備,節能達30%以上,現已普及應用。
三是緊盯新成果新技術引進孵化,加快北方茶業發展。本著突出重點、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對適合我省的茶葉生產的新成果、新技術迅速引進、加快示范。近年來引進茶樹品種11個,新設備580余臺套、新技術30余項,極大的促進了茶葉的快速發展。日照市茶科所被省科技廳批設為山東省茶業生產加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和山東省茶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國家科技部批準為“山東(茶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被農業部批準為國家茶葉技術體系日照綜合試驗站;被山東省農業廳批準為“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茶葉技術龍頭。
四是致力于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山東茶業整體水平。為使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積極探索,創建了以技術中心為龍頭,以示范基地為載體,以示范村、戶為基點的推廣模式,該模式在全省科技中介大會和省科技大會交流推廣。近五年來,在全省組織建立茶葉示范基地20處,培訓技術人員3萬多人次。規劃設計的日照碧波茶廠、青島萬里江等茶廠達國內一流,成為全國學習的典范。山東省茶業在科技創新、學術水平、標準化生產、經濟效益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該同志對北方茶葉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追求,磨煉出過硬技術,許多企業給予高薪聘請,都被他婉言謝絕。但是找到他咨詢技術時,他一點架子都沒有,熱情服務,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贏得了群眾的贊譽,成為茶農的貼心人。由于貢獻突出,先后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山東省首屆“‘龍大杯’十大杰出科技創新工作者”、山東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被《日照日報》以“袁站長的話就是錢……”、“志在魯茶香天下”,《大眾日報》以“就圖讓農民富起來”,《茶博覽》以“南茶北引的拓荒者”等為題作了報道。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