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字令依賴癥”折射管制思維
2012-03-12 14:31:00 葉鐵橋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伍中信 房價過快 限折令 樓市 依賴癥
[提要] 這是一個“限”字盛行的時代,樓市限價、限購;汽車限號、限行;電視限娛、限廣告;城市限摩、限電動車……甚至連圖書、電影票也由相關部門出臺“限折令”。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也支持限購政策:“房價過快上漲會導致經濟產生泡沫,導致實體經濟轉移到房地產,造成一業興旺百業衰。
[提要] 這是一個“限”字盛行的時代,樓市限價、限購;汽車限號、限行;電視限娛、限廣告;城市限摩、限電動車……甚至連圖書、電影票也由相關部門出臺“限折令”。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也支持限購政策:“房價過快上漲會導致經濟產生泡沫,導致實體經濟轉移到房地產,造成一業興旺百業衰。
這是一個“限”字盛行的時代,樓市限價、限購;汽車限號、限行;電視限娛、限廣告;城市限摩、限電動車……甚至連圖書、電影票也由相關部門出臺“限折令”。
早在2011年,就有媒體宣稱“限時代”已經到來。種種“限字令”,深刻地影響了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如何用好“限字令”,盡可能興利去弊,使其更加符合民眾期待和社會發展需要,一些代表委員作出了審視和反思。
受到普遍歡迎的限購令
全國政協委員張泓銘曾擔任上海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在2011年兩會期間,他曾發言力挺北京的樓市限購政策。
2010年4月30日,北京率先出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樓市限購令,規定每戶家庭只能新購一套商品房,且對購房者的戶籍等作了嚴格規定。隨后,國內眾多城市紛紛出臺類似限購令,并一直延續到今天。
“我們確實要問,限購的理由是什么,地方政府有沒有權力限制住房消費?”張泓銘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他也反思過這一調控政策。
“我認為政府有權這么做,這是政府管理的一種手段。”張泓銘說,“政府的管理職能允許這么做。雖然我們推崇經濟手段,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應該使用行政手段”。
在張泓銘看來,住房首先是使用價值的功能,需要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居住問題,“但有些人買了自己不住也不出租,就囤著投機,城市資源有限,住房供需矛盾本來就大,投機將損害很多人的利益。如果沒有其他有力措施抑制投機,我認為可以采用剛性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財經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郭松海也支持限購。在他看來,房地產市場不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住房也不是純商品,還有社會保障的屬性,“當房價與民眾的購買力脫節太厲害時,限購是必要的調控手段”。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也支持限購政策:“房價過快上漲會導致經濟產生泡沫,導致實體經濟轉移到房地產,造成一業興旺百業衰。”
近年來的樓市調控政策,確實也只有限購令真正發揮了效力,讓樓市走出了“越調越漲”的怪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1月,在新建商品住宅方面,全國70個大中城市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48個,持平的有22個,沒有一個城市出現上漲。從民意看,多種統計數據也顯示,八成以上民眾支持限購政策。
限令應有退出機制
雖然樓市調控政策支持的聲音占主流,但批評之聲也不絕于耳。主要觀點是:限購后,一些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市民沒法購房,對普通商品房有投資而非投機需要的群體需求也幾乎完全被抑制。
張泓銘說,限購政策是剛性政策,意味著“一刀切”,對消費者沒法靈活對待,會產生消極作用,“短期限購可以,長期限購就不對了。長遠看應由行政手段調整為經濟手段,比如金融、稅費手段等。房產稅就很好,采用遞進征稅的方式,讓人們有選擇的可能性,將利益和選擇結合起來,政策意圖很明顯。”
在郭松海看來,限購政策雖然可行,但要有退出機制,“限購的目的是要讓房價回落到合理的空間,但究竟多少錢才是合理、用什么指標來衡量,并沒有答案。”今年,他向大會提交了《調控房價回歸,何時到位?》的提案,建議將房價與收入之比確定為衡量房價是否合理的參照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限令實施后效果不佳,要用新的限令來修正和補充。北京的機動車尾號限行政策就是如此。
從2008年10月起,北京規定機動車按車牌尾號每周停駛一天。然而,這一政策并未緩解北京的交通擁堵狀況。迫于無奈,從2010年年底開始,北京開始對機動車實行搖號購車政策,通過控制機動車全年購車總量來緩解擁堵。
在全國政協委員、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院長伍中信看來,城市“限行”、“限號”政策無可厚非。但他認為,按尾號限行的政策值得商榷,“這一政策出臺后,反而可能誘導市民多買車,造成了更嚴重的擁堵。這說明,即使是限令,也得考慮它出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警惕淪為“惰政”、“懶政”
如果說限購、限號等政策還能受到輿論的好評,另外一些限令則是遭遇惡評如潮,前不久廣受關注的電影票“限折令”就是如此。
“限折令”源于日前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影院制定的會員票、團體票等優惠票設定下限,不能低于七折。
雖然有關方面稱“限折令”是誤解,并稱政策執行時將先降價后限折,以此來解決影院票價混亂的問題。然而,這一限令卻不免讓公眾聯想起此前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的“新書限折令”,以及國家民航總局出臺的機票“限折令”。這些限令一出臺就廣受批評,最后便無疾而終。
蔡繼明說,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應該著眼于宏觀經濟,如物價水平的調控,匯率的調控等,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能對個別微觀經濟活動進行調控,“管得太多、太細,無疑是越俎代庖,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律。”
伍中信也認為:“對于電影票價,我認為可以隨行就市,只要有競爭,價格就有它變化的理由,在觀看高峰時段,利用價格機制限制觀看人數,也是常用的經濟學手段。”
還有一種擔憂在于,由于限令短期效果明顯,且手段簡單,可能會被有關部門頻繁使用,成為新時期“惰政”、“懶政”的典型表現。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限令”應該避免隨意化、行業化和基層化,以免政府職能部門一遇到棘手或者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就用“限令”來應對,從而患上“限令依賴癥”。
“市場主要靠無形之手調節,無形之手用好了,政府的有形之手就沒那么必要了。”伍中信說,種種限令的背后,或者體現了市場無形之手的失效,或者體現了有關部門伸出有形之手的沖動。“市場自治與政府管制之間,如何防止失序,有效搭配,發揮最大效應,在每個限令出臺前都應當深思。”(記者 葉鐵橋)
早在2011年,就有媒體宣稱“限時代”已經到來。種種“限字令”,深刻地影響了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如何用好“限字令”,盡可能興利去弊,使其更加符合民眾期待和社會發展需要,一些代表委員作出了審視和反思。
受到普遍歡迎的限購令
全國政協委員張泓銘曾擔任上海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在2011年兩會期間,他曾發言力挺北京的樓市限購政策。
2010年4月30日,北京率先出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樓市限購令,規定每戶家庭只能新購一套商品房,且對購房者的戶籍等作了嚴格規定。隨后,國內眾多城市紛紛出臺類似限購令,并一直延續到今天。
“我們確實要問,限購的理由是什么,地方政府有沒有權力限制住房消費?”張泓銘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他也反思過這一調控政策。
“我認為政府有權這么做,這是政府管理的一種手段。”張泓銘說,“政府的管理職能允許這么做。雖然我們推崇經濟手段,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應該使用行政手段”。
在張泓銘看來,住房首先是使用價值的功能,需要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居住問題,“但有些人買了自己不住也不出租,就囤著投機,城市資源有限,住房供需矛盾本來就大,投機將損害很多人的利益。如果沒有其他有力措施抑制投機,我認為可以采用剛性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財經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郭松海也支持限購。在他看來,房地產市場不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住房也不是純商品,還有社會保障的屬性,“當房價與民眾的購買力脫節太厲害時,限購是必要的調控手段”。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也支持限購政策:“房價過快上漲會導致經濟產生泡沫,導致實體經濟轉移到房地產,造成一業興旺百業衰。”
近年來的樓市調控政策,確實也只有限購令真正發揮了效力,讓樓市走出了“越調越漲”的怪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1月,在新建商品住宅方面,全國70個大中城市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48個,持平的有22個,沒有一個城市出現上漲。從民意看,多種統計數據也顯示,八成以上民眾支持限購政策。
限令應有退出機制
雖然樓市調控政策支持的聲音占主流,但批評之聲也不絕于耳。主要觀點是:限購后,一些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市民沒法購房,對普通商品房有投資而非投機需要的群體需求也幾乎完全被抑制。
張泓銘說,限購政策是剛性政策,意味著“一刀切”,對消費者沒法靈活對待,會產生消極作用,“短期限購可以,長期限購就不對了。長遠看應由行政手段調整為經濟手段,比如金融、稅費手段等。房產稅就很好,采用遞進征稅的方式,讓人們有選擇的可能性,將利益和選擇結合起來,政策意圖很明顯。”
在郭松海看來,限購政策雖然可行,但要有退出機制,“限購的目的是要讓房價回落到合理的空間,但究竟多少錢才是合理、用什么指標來衡量,并沒有答案。”今年,他向大會提交了《調控房價回歸,何時到位?》的提案,建議將房價與收入之比確定為衡量房價是否合理的參照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限令實施后效果不佳,要用新的限令來修正和補充。北京的機動車尾號限行政策就是如此。
從2008年10月起,北京規定機動車按車牌尾號每周停駛一天。然而,這一政策并未緩解北京的交通擁堵狀況。迫于無奈,從2010年年底開始,北京開始對機動車實行搖號購車政策,通過控制機動車全年購車總量來緩解擁堵。
在全國政協委員、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院長伍中信看來,城市“限行”、“限號”政策無可厚非。但他認為,按尾號限行的政策值得商榷,“這一政策出臺后,反而可能誘導市民多買車,造成了更嚴重的擁堵。這說明,即使是限令,也得考慮它出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警惕淪為“惰政”、“懶政”
如果說限購、限號等政策還能受到輿論的好評,另外一些限令則是遭遇惡評如潮,前不久廣受關注的電影票“限折令”就是如此。
“限折令”源于日前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影院制定的會員票、團體票等優惠票設定下限,不能低于七折。
雖然有關方面稱“限折令”是誤解,并稱政策執行時將先降價后限折,以此來解決影院票價混亂的問題。然而,這一限令卻不免讓公眾聯想起此前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的“新書限折令”,以及國家民航總局出臺的機票“限折令”。這些限令一出臺就廣受批評,最后便無疾而終。
蔡繼明說,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應該著眼于宏觀經濟,如物價水平的調控,匯率的調控等,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能對個別微觀經濟活動進行調控,“管得太多、太細,無疑是越俎代庖,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律。”
伍中信也認為:“對于電影票價,我認為可以隨行就市,只要有競爭,價格就有它變化的理由,在觀看高峰時段,利用價格機制限制觀看人數,也是常用的經濟學手段。”
還有一種擔憂在于,由于限令短期效果明顯,且手段簡單,可能會被有關部門頻繁使用,成為新時期“惰政”、“懶政”的典型表現。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限令”應該避免隨意化、行業化和基層化,以免政府職能部門一遇到棘手或者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就用“限令”來應對,從而患上“限令依賴癥”。
“市場主要靠無形之手調節,無形之手用好了,政府的有形之手就沒那么必要了。”伍中信說,種種限令的背后,或者體現了市場無形之手的失效,或者體現了有關部門伸出有形之手的沖動。“市場自治與政府管制之間,如何防止失序,有效搭配,發揮最大效應,在每個限令出臺前都應當深思。”(記者 葉鐵橋)
陳鳳祁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