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向陽:“黃藍”融合 打開山東出海“北大門”
2012-03-13 09:28:00 王磊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全國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鄧向陽在接受大眾網采訪時表示,濱州將推進“黃藍”兩區開發建設,堅持陸海統籌、黃藍融合,向未利用地、向廣闊海域要空間、要資源,全力打造北部沿海經濟隆起帶。隨著濱州港2個3萬噸級碼頭的開航運營及北海新區的開發建設,濱州將逐漸打開山東北大門。

全國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鄧向陽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
大眾網北京3月13日訊(特派記者 王磊)12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鄧向陽在接受大眾網采訪時表示,濱州將推進“黃藍”兩區開發建設,堅持陸海統籌、黃藍融合,向未利用地、向廣闊海域要空間、要資源,全力打造北部沿海經濟隆起帶。隨著濱州港2個3萬噸級碼頭的開航運營及北海新區的開發建設,濱州將逐漸打開山東北大門。
“藍黃”融合:以北海新區為載體,打造經濟增長極
濱州處在“黃藍”兩大戰略疊加地帶,實現沿海突破如何支撐?鄧向陽表示,北海新區將作為沿海突破的重要載體,通過實施“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北海大廈、新城路網、日月湖公園等),進一步拉開大開發、大建設框架,全力打造“藍黃”兩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在產業布局上,濱州將著眼打造“一個千億級、一個五百億級、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重點做好魏橋粉煤灰綜合利用、山焦鋼鐵新流程、匯泰藍色經濟產業園等“十大工業”項目。目前,總投資280億元的山焦鋼鐵新流程項目已正式啟動,總投資600億元的魏橋循環經濟產業園一期工程,國慶節前將實現投產。
同時,濱州還將搶抓該市被確定為全省未利用地開發管理改革試點的有利契機,以黃河三角洲(濱州)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為平臺,對區域內土地統一進行整合,加快未利用土地開發。目前,北海新區依法收儲土地22.7萬畝;占地2萬畝的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已開工建設。
打通“北大門”:濱州港2個3萬噸級碼頭上半年運營
基礎設施滯后,是欠發達地區的共性問題,也是制約濱州“藍色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鄧向陽表示,近幾年,濱州一直把海陸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對于濱州港、德龍煙鐵路、黃大鐵路、疏港公路、濱德高速等港口、鐵路、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今年無論困難再多、壓力再大,也要加快推進各類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濱州港2個3萬噸級碼頭已經具備停泊條件,今年上半年開航運營,初步形成了陸海相連的交通運輸體系。隨著濱州港2個3萬噸級碼頭的開航運營,打通了山東省走出大海的“北大門”,也成為服務魯西北、對接濱海新區,拉動濱州藍色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另外,濱州還將重點加快濱德高速、東濱濟高速、濱日高等級公路建設,加快防潮大堤和引供水體系建設,建設魯北海水淡化基地,不斷提高防洪和水資源保障能力等。
到2015年: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3%,海洋生產總值增長20%以上
對于近期的發展目標,鄧向陽表示,濱州將堅持港口、產業、新城、腹地“四位一體”同步發展,加快建立跨區域重大項目落地機制,積極培育臨海產業體系。以北海經濟開發區駐地為核心,高標準規劃建設,努力打造現代化海濱新城。
到2015年,濱州的海洋經濟規模將進一步壯大,海洋經濟綜合效益顯著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實現較大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支撐增強,產業發展基礎鞏固;海陸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海洋物種資源、海洋環境、岸線資源等得到科學有效開發與保護;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提高,具有濱州特色的高效生態海洋產業體系初步建立。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以上,規劃區內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8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51%以上。
到2020年,海洋經濟水平大幅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先進行列;陸海統籌發展的優勢更加明顯,具有濱州特色的高效生態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萬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60%以上。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 鄧向陽:“黃藍”融合 打開山東出海“北大門”
- 張江汀:創造新煙臺 還給市民清潔和舒適
- 馬平昌:突破曲阜 投資百億建尼山度假區
- 趙潤田:菏澤地下埋"金山" 五年摘掉"窮帽子"
- 周清利:內涵發展促轉調 產業轉型建“生態”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