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VS傳統媒體:融合創新發展
2011-11-09 07:19:00 魏然 來源: 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11月8日下午,第四屆東盟與中日韓(10+3)媒體合作研討會舉行圓桌討論,與會媒體代表圍繞“新媒體、新傳播,共創新、共發展”這一話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中國新聞社副總編孫永良說,通訊社號稱是媒體中的媒體,為媒體提供新聞的,如今有人把微博稱為自媒體,人人都是一個媒體。
11月8日下午,第四屆東盟與中日韓(10+3)媒體合作研討會舉行圓桌討論,與會媒體代表圍繞“新媒體、新傳播,共創新、共發展”這一話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新媒體強勢崛起
目前,網絡、微博等新興媒體正呈現迅猛發展趨勢,首發信息率全面領先傳統媒體,幾乎所有與會傳統媒體從業者都深感競爭壓力。
“上網沖浪、看視頻,在facebook、twitter上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這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老撾通訊社新聞主編提托尼·西蘇拉提生說,網站、手機終端的應用,讓傳統媒體面臨著不斷增大的壓力。
《菲律賓星報》副總編輯宇多倫說,菲律賓有9000多萬手機用戶,3000萬網絡用戶,400多萬twitter用戶,新媒體的力量正在不斷崛起,對于信息獲取和交流有著很大優勢。“對傳統媒體來說,我們要迎接這種挑戰,而不應該感到害怕。”
《越南法律論壇》雜志總編輯阮明介紹,越南1997年引入網絡媒介至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主要的信息渠道,超過了傳統媒介。像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微博等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獲取信息的渠道。現在很多傳統媒體在廣告費收入和發行量等方面,都面臨著一些壓力。
傳統媒體內容優勢不可替代
雖然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一定沖擊,但傳統媒體以其全面、準確、客觀,依然擁有新媒體不可替代的優勢,即內容為王。
文萊《婆羅洲公報》執行副總編輯蘭斯·林說,傳統媒體是提供公正可信報道的第一大信息源,同新媒體相比擁有素質很高的編輯記者隊伍,提供的新聞內容之詳盡和權威也是新媒體不能比擬的,其準確客觀性注定了其不可替代性。“不管對任何媒體,內容都是最重要的,傳統媒體需要培養專業記者,他們才是為傳統媒體贏得這場戰役的最重要因素。”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丁士認為,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的責任卻在加大。“在中國有一個說法,微博有十萬粉絲的時候,是一張都市報;有一千萬粉絲的時候,是CCTV,雖然有些夸張,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微博的傳播力量非常大,特別是面對一些突發事件,它傳播了社會的各種聲音,有些聲音給社會輿論、社會思想造成混亂,此時傳統媒體對輿論的引導作用就非常重要,責任非常重大。”傳統媒體一定要做到主流、權威、公信力,一定要代表社會主流的價值,傳播權威的聲音,“這是我們的追求和責任”。
報網融合是有效方式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隨處可得,媒介無處不在’的時代,新興媒體生機無限,傳統媒體仍葆活力,我們今天來探討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如何共同創新、共同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人民網常務副總裁官建文認為,兩者的互動融合是實現媒體“共創新共發展”的有效方式。“我們已經為數百位人民日報記者開設了博客和微博,遇到重大新聞事件,記者先搶發幾十字的手機短信,接著給人民網發三五百字的消息,第二天見諸報端的是三五千字的深度報道,甚至是整版的熱點解讀。”官建文認為,報網融合既是盤活人民日報的過程,更是激活人民日報和人民網資源的過程,通過報網融合,傳統媒體能夠進一步煥發生機,新興媒體有真正的依托,兩者相得益彰。
印尼《羅盤報》多媒體主編龐邦·蘇曼崔說,他們針對手機用戶開發了新聞發布軟件,把報紙內容和網上信息連接起來,用戶可以有效、及時地發布自己的信息,可以對報紙的一些主題和話題進行深層次的討論。今年又開通了視頻消息,吸引更多年輕人。
打造全媒體運營模式
天津日報黨委副書記、副社長霍靜說,數字化發展不僅是一種時尚,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傳統媒體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從單一媒體、單一品種的運作轉為多媒體、全媒體的運營,建立全媒體的生產能力,形成全介質的傳播能力,提高全方位的經營能力,向全媒體的集團能力轉型。
中國新聞社副總編孫永良說,通訊社號稱是媒體中的媒體,為媒體提供新聞的,如今有人把微博稱為自媒體,人人都是一個媒體。自從有了微博以后,通訊社的首發率大幅下降50%左右。傳統通訊社正在積極發展移動客戶端,用新興工具來獲取信息,比如Ipad、Iphone等。“這是趨勢,我把它形容為7點鐘的太陽,意思是還不賺錢,但總歸要到八九點鐘的,我預計三年后新媒體盈利前景就很明顯。”
“我們現在正在研發一個有別于傳統客戶端的‘新聞模方’項目,即將在Ipad上線。”解放日報副總編輯黃強說,即一個全新的Ipad解放報業客戶端,以期加快介入多媒體傳播終端,通過與渠道運營商和終端制造商合作,力爭在手機報新聞網站等傳播終端上實現突破,建立數字內容統一整合的新媒體創新平臺。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