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從與群眾聯系最密切、最廣泛的上學、 就醫、 就業、 養老等問題入手,讓群眾享受發展的成果、讓百姓得到實惠。 2009年,新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 17580元,同比增長11% ,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 8120 元,同比增長11% 。 新泰為科學發展做出最生動的詮釋。 為此,記者采訪了省人大代表、新泰市委書記郭德文。
記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大力培育和發展中心鎮,增強其帶動周邊新農村建設的能力。新泰市作為全國首批農村社區建設試驗市,圍繞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在哪些方面實現了突破?
郭德文:新泰市從做大做強做美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小城鎮、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三個層面,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發展。
作為全國首批農村社區建設試驗市,新泰市采取小城鎮吸附、 中心村輻射、 經濟強村帶動、 行政村整合、 村企發展聯合、城中村改造融合等 6種建設模式,科學有序扎實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逐步探索出既符合新泰實際又獨具特色的“新泰模式”。推進政府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基層延伸和集約利用,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配套建設好“八室、四站、兩欄、兩超市、一廣場”,農村居住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記者:保民生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而就業和社保是民生的重中之重,請您介紹新泰市在這方面的工作情況。
郭德文:新泰市搭建創業服務平臺,成立了創業指導中心,對全市有創業愿望的各類創業主體及閑置資產進行摸底,將調研結果錄入“創業所需生產經營場所”數據庫,進行動態化管理。把返鄉農民工就業培訓列為十二件實事之一,去年先后舉辦17期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班,舉辦了12次大型用工洽談會,破解再就業難題。目前,已完成培訓農民工 1.6萬人。全市新增就業再就業 1.9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萬人,均超額完成年計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6% 。
創新合理的利益保障機制,構筑失業、醫療以及養老等社會各類保障體系,是新泰切實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全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新農合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鎮低保標準由月人均收入200元提高到23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年人均純收入1000元提高到1100 元。2009年;五保供養對象集中供養標準由年人均2000元提高到2600元,分散供養標準由年人均1200元提高到1600元;全面完成了鄉鎮敬老院新建改造和內部設施配套完善,全市20所敬老院全部達到了省級敬老院標準,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80% 以上。
記者:圍繞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目標,新泰市去年在社會事業發展中取得了哪些新的成就?今年有哪些新的打算?
郭德文:新泰市去年共完成了425處鄉村衛生室的升級改造和860個村級計生服務室的標準化建設,百萬農民實現“小病不出村”的愿望。新泰市統籌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城鄉教育“硬件設施建設、內部設施配套、師資力量均衡發展”的三統一;投資4000多萬元整合全市職業教育資源,打造教學、實習條件一流的中等職業學校。現在,全市共建成了省級規范化學校10處。
下一步新泰將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群眾福祉。今年要大力實施全民創業戰略,積極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力爭新增就業再就業 1.9 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 1.6 萬人;完成各項社會保險征繳 8.6 億元,新農保投續保4萬人。加快推進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設。抓好部分鄉鎮中學改擴建和306處幼兒園的標準化建設,爭創省級教育示范市。抓好市鄉村三級衛生醫療機構規范化建設,全面推行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
本報記者 單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