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雷火”:鄉村醫生的心聲
2011-02-12 14:35: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尊敬的領導:
這是來自農村衛生第一線的心聲,請您在日理萬機的百忙中過目。衷心感謝!
我國十三億人口當中有八億是農民,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國家最關心的最大的公共利益。奔小康,必須先有健康;健康是一項基本人權。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病者有其醫”。“看病貴,看病難” 早已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我國不少農村,特別是比較邊遠的山區缺醫少藥的現象依然存在,這顯然無益于和諧社會的建設。政府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引領者,應盡力促進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為農民治病的鄉村醫生無眼前之慮,無后顧之憂,從而更好地扎根農村,全身心地服務于基層,施醫于農民。
胡錦濤主席提出:“醫藥衛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一個重大民生問題”。黨中央提出了醫改新的指導方針。方針中提到:著重關注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設。要求做到“公平”、“效率”。中央十六個部委組成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為制定新醫改方案奔忙。這一切,表明了黨中央關注民生,一定要把這件實事辦好的決心。廣大人民群眾,包括衛生工作者,都對此寄予極高的期望。作為長期工作在、這次醫改重點之一的、農村衛生第一線的鄉村醫生,更希望醫改、能出臺一個好政策,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久拖未決的實際問題.
在建國初期所產生的兩支隊伍:一個是赤腳醫生、一個是民辦教師。民辦教師的工資和養老后顧之憂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赤腳醫生卻還在苦苦的期盼相反、在醫藥體制改革之前、鄉村兩級的醫療機構、被社會逐漸淡忘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醫生是人類生命的工程師。甚至生命更為重要。
自深化醫藥體制改革以來、特別是實行新型合作醫療以來,在現有的、農村衛生服務三級醫療網絡中的、鄉鎮醫院這一級的困境已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并逐步得到了解決。村一級醫療機構的設施環境、也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改善。自實行新型合作醫療以來,廣大村民手拿醫療磁卡或合作醫療證、在村衛生室就診,當時報銷藥費的30%。特別是自2011年1月1號實行藥品零差率以來,村民更是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村民對黨的好政策贊不絕口。但是、鄉村醫生的工資和退休問題、仍然沒有明確政策出臺。其實,對村級醫療網絡的建設,特別是鄉村醫生的問題,才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因為他們是黨的農村衛生方針政策的直接執行者和落實兌現者。他們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生老病死的大事。由于鄉村醫生的待遇不合理,他們不得不擔心吃飯和老無所養的實際問題。鄉村醫生人心浮動,后繼乏人,已經嚴重地威脅到農村衛生服務網底的健全;老鄉村醫生要求政府給予養老金,在崗的鄉村醫生要求改善待遇,“空白村”村民要求改善“看病難、看病貴”的呼聲日益高漲。這不管是從破解“三農”,還是從“醫改“的角度看,都是一個急需解決的農村社會問題。農村衛生體制改革的主力軍是鄉村醫生。是黨的衛生方針政策不折不扣的執行者。久拖未決的、鄉村醫生的工資和養老的后顧之憂,不能解決,三級醫療網的網底很難修復。如果這樣下去廣大鄉村醫生將會辭職或者轉行他業。農村衛生改革工作將會受到影響。勢必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特向政府提出以下建議和請求:1、承認鄉村醫生資質2、解決鄉村醫生的勞動關系3、鄉村醫生的工資待遇應和所在衛生院職工工資接軌4、建立醫療風險基金會,醫療風險由基金會承擔5、建立鄉村醫生的退休和養老機制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新型合作醫療的不斷鞏固和發展!
山東農村醫生慈救會敬上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