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濟南經濟廣播:歷史悠久的高山族
2011-12-17 18:52:00 施曉亮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關鍵詞:
黨旗漫卷中國紅 大眾網 高山族 臺灣 文化交流
[提要] 說到山地同胞,其實這個名稱也不是太準確。其實臺灣原住民原來是生活在平原上的,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與現在原住民有直接血緣關系的民族先后陸續的由華南或者東南亞,主要是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等等移居到臺灣島,從此繁衍生息。300多年前應該大概就是鄭成功那個時代,大陸南部的漢人開始大量的進入臺灣,從事打魚或者農耕。最先進入的是福建漳州、泉州的漢族人,后來大量進入的是廣東的客家人。這樣他們就與當地的原住民進行不斷的融合,原住民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還有大批的生活在高山之上的原住民他們一直保留著他們的傳統的民俗文化、生活習慣,直到現在。
[提要] 說到山地同胞,其實這個名稱也不是太準確。其實臺灣原住民原來是生活在平原上的,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與現在原住民有直接血緣關系的民族先后陸續的由華南或者東南亞,主要是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等等移居到臺灣島,從此繁衍生息。300多年前應該大概就是鄭成功那個時代,大陸南部的漢人開始大量的進入臺灣,從事打魚或者農耕。最先進入的是福建漳州、泉州的漢族人,后來大量進入的是廣東的客家人。這樣他們就與當地的原住民進行不斷的融合,原住民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還有大批的生活在高山之上的原住民他們一直保留著他們的傳統的民俗文化、生活習慣,直到現在。
主持人:你好,曉亮。
施曉亮: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施曉亮。在節目開始的時候,首先糾正一下,昨天連線的時候,主持人說到25號將在省博物館的新館舉辦我的什么什么攝影展,這需要糾正一下,這并不是我的,而是整個這個活動,這個活動由主辦單位的,它是大眾報業集團的大眾網和中國民族報等聯合主辦,然后我們是一個團隊的活動,而不僅僅是我,我只是其中的一員,糾正一下。
主持人:好的,那今天接下來跟我們分享的還是高山族嗎?
施曉亮:對,前天和昨天我們在高山族進行了采訪,這個地方還是要重復一下我昨天已經說過的,但是說的比較少。說高山族僅僅是大陸上對臺灣原住民來到大陸上后代的一個稱呼,而且我們可能想當年想當然的認為臺灣這些原住民,也就是臺灣的少數民族他們是生活在高山之上的山地同胞,就把他統統的稱為高山族。而在臺灣,壓根就沒有一個民族叫高山族,臺灣的土著民族大都生活在高山上。臺灣人把他們稱為山地同胞,近年來,我們統一對他們的稱呼是臺灣的少數民族。
說到山地同胞,其實這個名稱也不是太準確。其實臺灣原住民原來是生活在平原上的,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與現在原住民有直接血緣關系的民族先后陸續的由華南或者東南亞,主要是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等等移居到臺灣島,從此繁衍生息。300多年前應該大概就是鄭成功那個時代,大陸南部的漢人開始大量的進入臺灣,從事打魚或者農耕。最先進入的是福建漳州、泉州的漢族人,后來大量進入的是廣東的客家人。這樣他們就與當地的原住民進行不斷的融合,原住民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還有大批的生活在高山之上的原住民他們一直保留著他們的傳統的民俗文化、生活習慣,直到現在。
我在應該說七年前,就是整個十年前這個活動的最后的結尾,2004年2月份,我取道泰國,然后那個時候還是不能直接去臺灣的,我們取道泰國,在當時臺灣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物,就是李敖,以及他的助手等等給我們一些協助。李敖的女兒,在大陸的女兒李文事先也給我們很多的協助,然后我們進入臺灣,從北跑到南,從臺北跑到臺灣的最南邊,把臺東、臺南的高山族,就是這些山地同胞、少數民族都基本上采訪一下。在我們此前去之前,應該說上個世紀,臺灣還是9個民族,最后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已經成為12個民族,現在是13個民族。原來臺灣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就類似于我們6月25日出發的地點,叫北京中華民族園,他把中國的56個民族集于一個地方,集中展示。而在臺灣也有這樣一個地方,原來叫臺灣九族文化村,現在它成了13個族了,我不知道它在這個地方是怎么稱呼。
說起來去臺灣,當年去臺灣走訪,還是一個蠻有意思的事情。當年去臺灣,兩岸也沒有直航,對大陸散客的游覽還沒有開放,必須是團隊進、團隊出,每天會有被導游稱為“特務”的那些人,每天都會點名,你走什么路線、住在什么地方,你不能脫團,因此我們的采訪就成為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因為我們必須要跟一個團隊走,而團隊走的大部分是一些旅游景點,他不會對這些原住民感興趣的。幸虧我在進入臺灣之前,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在臺灣高雄做生意的,高雄也是臺灣第二大城市,相當于我們的上海,相當于大陸的上海,它有一個先生叫劉蘭生,他自己是一個小船王,他經營著若干艘遠洋貨輪,經常來往于大陸和東南亞。在1999年和2000年前后,我跟劉蘭生先生就結識了,他跟我約定到臺灣的時候他一定會親自陪同。等我到的時候,他果然不食言,放下繁忙的生意,一直陪著我,然后他開著他的車,陪我到阿里山、日月潭、九族文化村,到一些比較偏遠的少數民族村寨,然后也給我做導游、講解,使我看到很多,是一個自己所不太熟悉的一個臺灣的少數民族。
臺灣最著名的兩個旅游景點,其實都與原住民文化有關,一個是日月潭邊的九族文化村,還有一個就是屏東縣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在這里一個個原住民的自然村落經過挖掘、整理、保護重現,我剛才說了,類似于北京的中華民族園,還有深圳的中華民族村,就跟它們的形式很相象。在這邊一群群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男女,逼真的再現了寶島上原住民的生活和習俗,濃縮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因為在里邊也有相應的博覽會、展覽館,原來的老圖片,還有一些文物,收集上來的民間的生產生活用具,很逼真的還原了他們的生活和習俗。雖然不乏一些商業的味道,但能把原住民文化融入到娛樂觀光之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原住民,也不失是一件好事。無論是大陸上還是世界各國的朋友到這邊來,對這一方面也是比較感興趣的。
相對于政府的保護,原住民的自我文化保衛更讓人感動。我說的政府的保護,它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比如陳水扁上臺之后,又新認定了四個民族,他可能更多的是在競選、拉選票這種考慮會比較多,你看我比較關心臺灣的原住民。我當年在屏東縣采訪了一個當年43歲的潘廣雄,他本民族的名字叫阿娃高,他在一個國小中,國小就相當于我們這邊的小學,他是當老師,而他教的課程就比較奇怪,是教母語,也就是土著語言,當時我記得他好像是叫排灣族還是卑南族,我記不清了。他教土著語言,他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近十多年前的事,盡管全島原住民出了26位博士,但基本上都流落省外甚至國外。他在這邊母語已經教了三年,但直到我去采訪的時候,政府還沒有規劃通過。各個學校的教師都是根據漢文的教材直接翻譯成母語來教學,由于土著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每個村、每個學校的教案都不一樣,五花八門,有些甚至互不相通,但是他們所做的這種本民族文化的努力,就會令我們很感動。
說到臺灣,就說到高山族少數民族,我必須要說一個,我看現在可能還有三分鐘,能說完,就說一個令人感喟的歷史故事。我們在臺灣的時候經過嘉義縣,嘉義古稱叫諸羅城,阿里山古稱叫諸羅山,生活在山上的土著被稱為諸羅族或者叫曹族,也就是現在13個民族中的鄒族。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文化水準很低的這些土著一直是明清中央政府鞭長莫及、頗傷腦筋的一塊心病。就拿諸羅城來說,這些土著未經開放、粗野狂放,部落之間常有血拼,血雨腥風的,尤其是他們有一種習俗叫獵人頭祭山火,就是殺一個人,把人頭割下來,這種野蠻的風俗令人不寒而栗。朝廷不知派駐過多少當官的,全都是秀才碰到兵,最后也沒有什么改變。這時候最后派來了一個叫吳鳳的一個當官的,這是清朝派來的一個做通事,年方廿七,意氣風發,他來了之后出了很多政績,老百姓都很擁護他。但是他還是有一件事情改變不了,那就是獵人頭祭山火的古老的習俗。這是諸羅人千百年來的傳統信仰。諸羅山是一座活火山,這些人也就是鄒族的祖先,對頻繁的火山地震驚恐萬分,他們認為有一個可怕的山神,因此每年都需要割一個成年男人的頭顱來祭山神,以保佑一年的平安。這個祭山神的男子,每年都抽簽,抽到誰算誰,吳鳳在這兒一執政就是半個世紀,他到最后怎么勸說也不行,他就對這些長老們說,明天中午就有一個騎白馬、穿紅衣、扎英雄頭巾的人經過此地,那是老天派來的最適合于祭山神的人,你用他的人頭祭山神,以后就不用再殺人了,可以永保平安。結果族人就非常相信,然后就在他所說的地方事先埋伏下人,正午時分,果然有一匹白馬經過,上面有一個穿紅衣、扎英雄頭巾的人,結果被射落砍頭時,人們大驚失色,次公正是他們所非常尊敬的吳鳳。痛定思痛,鄒族人就決定廢止獵人頭祭山火的惡習。
我說這個故事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說明當地的少數民族土著人與以后入臺灣的這些漢族的人,他們的一種文化交流、交往,漢族人也用他們的努力來改變著臺灣、影響著臺灣,改變著臺灣一些陋習。我看現在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更多的有關于高山族原住民的報道,明天如果有時間的話,接著向大家連線。
主持人:非常感謝曉亮的報道,也跟我們分享了這么動人的故事。謝謝曉亮。喜歡曉亮的朋友、喜歡旅游的朋友,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來關注一下曉亮的行程:首先就是新浪微博@施曉亮56,騰訊微博是施曉亮同名的微博,還有就是登陸大眾網在線收聽我們每天的節目,還有關于曉亮的文字,謝謝曉亮。
施曉亮: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施曉亮。在節目開始的時候,首先糾正一下,昨天連線的時候,主持人說到25號將在省博物館的新館舉辦我的什么什么攝影展,這需要糾正一下,這并不是我的,而是整個這個活動,這個活動由主辦單位的,它是大眾報業集團的大眾網和中國民族報等聯合主辦,然后我們是一個團隊的活動,而不僅僅是我,我只是其中的一員,糾正一下。
主持人:好的,那今天接下來跟我們分享的還是高山族嗎?
施曉亮:對,前天和昨天我們在高山族進行了采訪,這個地方還是要重復一下我昨天已經說過的,但是說的比較少。說高山族僅僅是大陸上對臺灣原住民來到大陸上后代的一個稱呼,而且我們可能想當年想當然的認為臺灣這些原住民,也就是臺灣的少數民族他們是生活在高山之上的山地同胞,就把他統統的稱為高山族。而在臺灣,壓根就沒有一個民族叫高山族,臺灣的土著民族大都生活在高山上。臺灣人把他們稱為山地同胞,近年來,我們統一對他們的稱呼是臺灣的少數民族。
說到山地同胞,其實這個名稱也不是太準確。其實臺灣原住民原來是生活在平原上的,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與現在原住民有直接血緣關系的民族先后陸續的由華南或者東南亞,主要是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等等移居到臺灣島,從此繁衍生息。300多年前應該大概就是鄭成功那個時代,大陸南部的漢人開始大量的進入臺灣,從事打魚或者農耕。最先進入的是福建漳州、泉州的漢族人,后來大量進入的是廣東的客家人。這樣他們就與當地的原住民進行不斷的融合,原住民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還有大批的生活在高山之上的原住民他們一直保留著他們的傳統的民俗文化、生活習慣,直到現在。
我在應該說七年前,就是整個十年前這個活動的最后的結尾,2004年2月份,我取道泰國,然后那個時候還是不能直接去臺灣的,我們取道泰國,在當時臺灣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物,就是李敖,以及他的助手等等給我們一些協助。李敖的女兒,在大陸的女兒李文事先也給我們很多的協助,然后我們進入臺灣,從北跑到南,從臺北跑到臺灣的最南邊,把臺東、臺南的高山族,就是這些山地同胞、少數民族都基本上采訪一下。在我們此前去之前,應該說上個世紀,臺灣還是9個民族,最后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已經成為12個民族,現在是13個民族。原來臺灣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就類似于我們6月25日出發的地點,叫北京中華民族園,他把中國的56個民族集于一個地方,集中展示。而在臺灣也有這樣一個地方,原來叫臺灣九族文化村,現在它成了13個族了,我不知道它在這個地方是怎么稱呼。
說起來去臺灣,當年去臺灣走訪,還是一個蠻有意思的事情。當年去臺灣,兩岸也沒有直航,對大陸散客的游覽還沒有開放,必須是團隊進、團隊出,每天會有被導游稱為“特務”的那些人,每天都會點名,你走什么路線、住在什么地方,你不能脫團,因此我們的采訪就成為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因為我們必須要跟一個團隊走,而團隊走的大部分是一些旅游景點,他不會對這些原住民感興趣的。幸虧我在進入臺灣之前,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在臺灣高雄做生意的,高雄也是臺灣第二大城市,相當于我們的上海,相當于大陸的上海,它有一個先生叫劉蘭生,他自己是一個小船王,他經營著若干艘遠洋貨輪,經常來往于大陸和東南亞。在1999年和2000年前后,我跟劉蘭生先生就結識了,他跟我約定到臺灣的時候他一定會親自陪同。等我到的時候,他果然不食言,放下繁忙的生意,一直陪著我,然后他開著他的車,陪我到阿里山、日月潭、九族文化村,到一些比較偏遠的少數民族村寨,然后也給我做導游、講解,使我看到很多,是一個自己所不太熟悉的一個臺灣的少數民族。
臺灣最著名的兩個旅游景點,其實都與原住民文化有關,一個是日月潭邊的九族文化村,還有一個就是屏東縣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在這里一個個原住民的自然村落經過挖掘、整理、保護重現,我剛才說了,類似于北京的中華民族園,還有深圳的中華民族村,就跟它們的形式很相象。在這邊一群群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男女,逼真的再現了寶島上原住民的生活和習俗,濃縮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因為在里邊也有相應的博覽會、展覽館,原來的老圖片,還有一些文物,收集上來的民間的生產生活用具,很逼真的還原了他們的生活和習俗。雖然不乏一些商業的味道,但能把原住民文化融入到娛樂觀光之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原住民,也不失是一件好事。無論是大陸上還是世界各國的朋友到這邊來,對這一方面也是比較感興趣的。
相對于政府的保護,原住民的自我文化保衛更讓人感動。我說的政府的保護,它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比如陳水扁上臺之后,又新認定了四個民族,他可能更多的是在競選、拉選票這種考慮會比較多,你看我比較關心臺灣的原住民。我當年在屏東縣采訪了一個當年43歲的潘廣雄,他本民族的名字叫阿娃高,他在一個國小中,國小就相當于我們這邊的小學,他是當老師,而他教的課程就比較奇怪,是教母語,也就是土著語言,當時我記得他好像是叫排灣族還是卑南族,我記不清了。他教土著語言,他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近十多年前的事,盡管全島原住民出了26位博士,但基本上都流落省外甚至國外。他在這邊母語已經教了三年,但直到我去采訪的時候,政府還沒有規劃通過。各個學校的教師都是根據漢文的教材直接翻譯成母語來教學,由于土著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每個村、每個學校的教案都不一樣,五花八門,有些甚至互不相通,但是他們所做的這種本民族文化的努力,就會令我們很感動。
說到臺灣,就說到高山族少數民族,我必須要說一個,我看現在可能還有三分鐘,能說完,就說一個令人感喟的歷史故事。我們在臺灣的時候經過嘉義縣,嘉義古稱叫諸羅城,阿里山古稱叫諸羅山,生活在山上的土著被稱為諸羅族或者叫曹族,也就是現在13個民族中的鄒族。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文化水準很低的這些土著一直是明清中央政府鞭長莫及、頗傷腦筋的一塊心病。就拿諸羅城來說,這些土著未經開放、粗野狂放,部落之間常有血拼,血雨腥風的,尤其是他們有一種習俗叫獵人頭祭山火,就是殺一個人,把人頭割下來,這種野蠻的風俗令人不寒而栗。朝廷不知派駐過多少當官的,全都是秀才碰到兵,最后也沒有什么改變。這時候最后派來了一個叫吳鳳的一個當官的,這是清朝派來的一個做通事,年方廿七,意氣風發,他來了之后出了很多政績,老百姓都很擁護他。但是他還是有一件事情改變不了,那就是獵人頭祭山火的古老的習俗。這是諸羅人千百年來的傳統信仰。諸羅山是一座活火山,這些人也就是鄒族的祖先,對頻繁的火山地震驚恐萬分,他們認為有一個可怕的山神,因此每年都需要割一個成年男人的頭顱來祭山神,以保佑一年的平安。這個祭山神的男子,每年都抽簽,抽到誰算誰,吳鳳在這兒一執政就是半個世紀,他到最后怎么勸說也不行,他就對這些長老們說,明天中午就有一個騎白馬、穿紅衣、扎英雄頭巾的人經過此地,那是老天派來的最適合于祭山神的人,你用他的人頭祭山神,以后就不用再殺人了,可以永保平安。結果族人就非常相信,然后就在他所說的地方事先埋伏下人,正午時分,果然有一匹白馬經過,上面有一個穿紅衣、扎英雄頭巾的人,結果被射落砍頭時,人們大驚失色,次公正是他們所非常尊敬的吳鳳。痛定思痛,鄒族人就決定廢止獵人頭祭山火的惡習。
我說這個故事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說明當地的少數民族土著人與以后入臺灣的這些漢族的人,他們的一種文化交流、交往,漢族人也用他們的努力來改變著臺灣、影響著臺灣,改變著臺灣一些陋習。我看現在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更多的有關于高山族原住民的報道,明天如果有時間的話,接著向大家連線。
主持人:非常感謝曉亮的報道,也跟我們分享了這么動人的故事。謝謝曉亮。喜歡曉亮的朋友、喜歡旅游的朋友,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來關注一下曉亮的行程:首先就是新浪微博@施曉亮56,騰訊微博是施曉亮同名的微博,還有就是登陸大眾網在線收聽我們每天的節目,還有關于曉亮的文字,謝謝曉亮。
魏鵬

更多新聞
- 12月16日濰坊人民廣播:高山族朋友贊黨的好政策
- 12月15日濰坊人民廣播:抵達福建采訪高山族
- 12月14日濰坊人民廣播:探訪海南黎族風情
- 12月13日濰坊人民廣播:海南五指山下的黎族
- 12月12日濟南經濟廣播:用檳榔當聘禮的黎族
相關閱讀
我要評論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