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期待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系
在鮮花開滿京城的5月,第四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于3日揭幕。會議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將對中美關系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自2009年建立以來,為推動中美關系發展和兩國高層戰略溝通發揮了獨特和重要的作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社會形態完全不同的兩個大國,就外交、經濟和安全等問題舉行全方位的高層對話和定期磋商,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創舉。
即將舉行的第四次對話,不僅將回顧過去,總結成果,更將著重于展望未來。世人期待著這樣的戰略溝通,能夠有助于兩國共同探索出一條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之道。
這樣的探索,不僅重要而且迫切。40年前尼克松到訪北京時,中美之間的交往幾乎為零。40年后的今天,兩國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全方位的密切交往,于合作中有競爭,于共處中有分歧。如何處理好這種紛繁復雜的關系,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也是一道世紀性難題。但這道難題不能回避,只能迎難而上,共同解答。
我們別無選擇,因為這既基于新世紀新的時代背景,也基于中美的大國地位和歷史使命。當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經濟總量世界第一。這樣兩個龐大的經濟體并存,擁有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多,面對的共同挑戰越來越嚴峻,擔負的共同責任也越來越重。中美關系被認為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任何重大全球性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中美合作。
因此,唯有站在歷史的新高度,不畏浮云遮望眼,共同構建新世紀的新型大國關系,方可確保兩國關系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亞太和世界的安全和穩定。中美也只有建設以理解互信為基礎、以共同發展為宗旨的新型大國關系,才能確保任憑風急浪涌,兩國關系都能向前發展,而不至于搖擺、停滯甚至翻船。
這樣的新型大國關系,顯然應當擁有以下幾個要素:和平相處、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為此,首先必須以更加包容的心態對待兩國的發展變化,開拓和尋找更多更廣的共同點與合作基礎,與此同時進一步管控分歧,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正如習近平副主席今年2月訪美時所說:“中美兩國利益攸關,戰略互信是互利合作的基礎,互信程度越深,合作空間越大。雙方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這應該成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立足點。
回望歷史,人類曾經一再為此消彼長的“零和游戲”付出慘痛代價。但實際上,一個大國的崛起,并不必然意味著另一個大國的衰落,歷史不存在這樣的宿命輪回,更何況新世紀的國際大舞臺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一直信奉和諧共處,合作共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而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也表明,中國的發展,意味著美國擁有一個越來越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擁有更多重振經濟和繁榮的機會和增長點。
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探索新型大國關系的道路上充滿荊棘坎坷,但為了中美兩國和世界人民的美好明天,我們別無選擇。(記者江亞平)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