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廣場到村頭 看青州群眾文化三級覆蓋
2012-04-27 08:48:00 尹海洋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關鍵詞:
送戲下鄉
[提要] 昨晚7點,青州市藝術劇團的演員在王墳鎮侯王村搭起了“送戲下鄉”的舞臺,同一時間,青州市老年教師民間藝術團精心排練的文藝晚會在市藝術劇院免費公演,永壽民族藝術團的票友們也在露天的宋城大舞臺唱起了大戲。
[提要] 昨晚7點,青州市藝術劇團的演員在王墳鎮侯王村搭起了“送戲下鄉”的舞臺,同一時間,青州市老年教師民間藝術團精心排練的文藝晚會在市藝術劇院免費公演,永壽民族藝術團的票友們也在露天的宋城大舞臺唱起了大戲。
大眾網青州4月27日訊(記者 尹海洋)昨晚7點,青州市藝術劇團的演員在王墳鎮侯王村搭起了“送戲下鄉”的舞臺,同一時間,青州市老年教師民間藝術團精心排練的文藝晚會在市藝術劇院免費公演,永壽民族藝術團的票友們也在露天的宋城大舞臺唱起了大戲。從劇院到廣場再到村頭,記者在青州采訪后了解到,從去年起,青州市正逐步形成群眾文化建設的“三級覆蓋”。
劇院每周兩場晚會 民間劇團爭上大舞臺
25日下午4時許,濰坊青州市藝術劇院的舞臺上一片忙碌,來自青州市老年教師民間藝術團的50余位演員正按著演出順序,緊張地彩排節目: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詩朗誦《青春萬歲》、戲曲串燒……14個節目將90分鐘的晚會填地滿滿當當。青州市文廣新局局長許新益告訴記者,這個由50多位退休教師自發組成的民間劇團爭取到了今晚為市民免費演出的機會。
免費演出還要爭。靠吹接浾哂行┮蓡,許新益笑了笑說,我們青州有20多個民間劇團,想在劇院舞臺上演出也是需要排隊的。他介紹說,從去年起青州市藝術劇院每周六周日兩個晚上都會為市民奉上免費的文藝演出,而撐起這一場場大戲的多是來自民間劇團的業余演員們!斑@些劇團有的是主攻京劇,有的主攻紅歌,還有綜合類,什么都會演,受歡迎程度不屬于專業院團!
許新益對民間劇團的信心是有根據的,綜合晚會上座率在60%—70%,京劇呂劇專場上座率80%—90%就是最好的證明!艾F在市民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周四周五就會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本周免費演出的預告,如果有興趣就會早早來占座。”許新益說,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民間劇團已經在青州老百姓心中站住了腳跟。
廣場也有舞臺 天不下雨天不刮風天天演曲藝
當600多名市民正坐在劇院的連排座椅上聽合唱時,200多名戲迷也坐在宋城大舞臺前的廣場上聽大戲。昨晚7點,青州永壽民族藝術團的票友們在宋城大舞臺上“飚戲”,爭奪在青州花博會上亮嗓的機會!拔覄倓偝氖悄檬智俊秾尅,自我感覺還不錯,希望能得個高分,在花博會上唱一段!苯衲55歲的醫生李育新笑著告訴記者。
“不只是比賽的時候來唱,只要是不下雨不下雪,天氣允許,我們每天晚上都在這里演出!痹谛竽辆止ぷ鞯奶秫P梅說,自從去年建起了舞臺,這里就成了票友和戲迷的聚集地,演員們在臺上演唱,樂隊在一旁伴奏,市民們則在臺下閉著眼睛聽。
在臺下,騎著三輪車來聽戲的張德超是個“鐵桿京劇迷”,他告訴記者,自從舞臺上有了演出隊,他自己幾乎一天都沒落下!俺恼嫱茫陔娨暽峡纯隙ㄊ遣灰粯,現場這聲音好聽多了。”今年12歲的趙嘉瑞也坐在馬扎上,托著腮看著臺上的爺爺奶奶輪番獻唱!耙郧霸陔娨暽蠌膩聿豢,不過在這里看跟電視上看感覺不一樣!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自從有了大舞臺,宋城廣場的文藝演出幾乎就沒有間斷過。京劇呂劇、相聲小品,來自各行各業的文藝愛好者們準確地找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喜好,用自排自演的節目給市民獻上一場場文化大餐。
村頭搭起戲臺 名角兒走到身邊
離開宋城大舞臺后,記者乘車在山間公路上穿行了半個小時后,來到了青州市王墳鎮侯王村。今天晚上,青州市藝術劇團的演員們“送戲下鄉”,在侯王村村頭搭臺演出。
演出還未開始,舞臺前面已經擠滿了村民。來得早的占據了最佳位置,搬著馬扎、板凳坐在舞臺最前面;稍晚一些的只能圍在后面站著看。家住董王村的劉傳寶開著三輪車,帶著家人和孩子趕到侯王村時,只能在最外層,站在車斗里遠遠觀看了。
“剛(音)好了,演的跟電視上一樣啊,剛好聽了!眲鲗毿χ浾哒f。今年75歲的宋志遠帶著老伴坐在最前排,他說他最愛聽的還是京劇,“《紅燈記》唱的好啊,這演員都很厲害!辈贿^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還是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風》,從天井裕村趕來看晚會的四個小姑娘本來還在人群中穿來穿去嬉戲打鬧,但《最炫民族風》的音樂一起,她們便在后面跟著大聲唱了起來。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已經是青州市藝術劇團今年第二次在侯王村演出。每次演出都會吸引附近董王村、天井裕等近十個村、600多名村民前來觀看。
群眾文化“三級覆蓋” “送戲下鄉”只多不少
對青州市藝術劇團演員范美紅來說,在侯王村的演出已經是她今年第55次“送戲下鄉”了,這次她表演了三個節目,“第一個是舞蹈,還有一段快板,最后是折子戲,我唱老旦。”剛剛唱完《最炫民族風》的史云霞也在忙著換服裝,“下面我還有一個伴舞!睂@個由15名演員組成的演出隊來說,一專多能是最基本的要求!敖酉聛磉有140多場進村演出,我們也得邊演變學一些新節目!狈睹兰t告訴記者。
“按照規定,青州市的專業院團,每年送戲下鄉、送戲進村200場,但實際上是只多不少。”許新益介紹說,當前青州市有一個專業院團,20多個民間劇團,這些藝術院團各自發揮專長,精心排練,把舞臺設在劇院,把戲臺搭在廣場,把演員拉到農村,使每年的免費文藝演出達到千場,逐步實現了青州市群眾文化建設的 “三級覆蓋”。
劇院每周兩場晚會 民間劇團爭上大舞臺
25日下午4時許,濰坊青州市藝術劇院的舞臺上一片忙碌,來自青州市老年教師民間藝術團的50余位演員正按著演出順序,緊張地彩排節目: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詩朗誦《青春萬歲》、戲曲串燒……14個節目將90分鐘的晚會填地滿滿當當。青州市文廣新局局長許新益告訴記者,這個由50多位退休教師自發組成的民間劇團爭取到了今晚為市民免費演出的機會。
免費演出還要爭。靠吹接浾哂行┮蓡,許新益笑了笑說,我們青州有20多個民間劇團,想在劇院舞臺上演出也是需要排隊的。他介紹說,從去年起青州市藝術劇院每周六周日兩個晚上都會為市民奉上免費的文藝演出,而撐起這一場場大戲的多是來自民間劇團的業余演員們!斑@些劇團有的是主攻京劇,有的主攻紅歌,還有綜合類,什么都會演,受歡迎程度不屬于專業院團!
許新益對民間劇團的信心是有根據的,綜合晚會上座率在60%—70%,京劇呂劇專場上座率80%—90%就是最好的證明!艾F在市民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周四周五就會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本周免費演出的預告,如果有興趣就會早早來占座。”許新益說,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民間劇團已經在青州老百姓心中站住了腳跟。
廣場也有舞臺 天不下雨天不刮風天天演曲藝
當600多名市民正坐在劇院的連排座椅上聽合唱時,200多名戲迷也坐在宋城大舞臺前的廣場上聽大戲。昨晚7點,青州永壽民族藝術團的票友們在宋城大舞臺上“飚戲”,爭奪在青州花博會上亮嗓的機會!拔覄倓偝氖悄檬智俊秾尅,自我感覺還不錯,希望能得個高分,在花博會上唱一段!苯衲55歲的醫生李育新笑著告訴記者。
“不只是比賽的時候來唱,只要是不下雨不下雪,天氣允許,我們每天晚上都在這里演出!痹谛竽辆止ぷ鞯奶秫P梅說,自從去年建起了舞臺,這里就成了票友和戲迷的聚集地,演員們在臺上演唱,樂隊在一旁伴奏,市民們則在臺下閉著眼睛聽。
在臺下,騎著三輪車來聽戲的張德超是個“鐵桿京劇迷”,他告訴記者,自從舞臺上有了演出隊,他自己幾乎一天都沒落下!俺恼嫱茫陔娨暽峡纯隙ㄊ遣灰粯,現場這聲音好聽多了。”今年12歲的趙嘉瑞也坐在馬扎上,托著腮看著臺上的爺爺奶奶輪番獻唱!耙郧霸陔娨暽蠌膩聿豢,不過在這里看跟電視上看感覺不一樣!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自從有了大舞臺,宋城廣場的文藝演出幾乎就沒有間斷過。京劇呂劇、相聲小品,來自各行各業的文藝愛好者們準確地找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喜好,用自排自演的節目給市民獻上一場場文化大餐。
村頭搭起戲臺 名角兒走到身邊
離開宋城大舞臺后,記者乘車在山間公路上穿行了半個小時后,來到了青州市王墳鎮侯王村。今天晚上,青州市藝術劇團的演員們“送戲下鄉”,在侯王村村頭搭臺演出。
演出還未開始,舞臺前面已經擠滿了村民。來得早的占據了最佳位置,搬著馬扎、板凳坐在舞臺最前面;稍晚一些的只能圍在后面站著看。家住董王村的劉傳寶開著三輪車,帶著家人和孩子趕到侯王村時,只能在最外層,站在車斗里遠遠觀看了。
“剛(音)好了,演的跟電視上一樣啊,剛好聽了!眲鲗毿χ浾哒f。今年75歲的宋志遠帶著老伴坐在最前排,他說他最愛聽的還是京劇,“《紅燈記》唱的好啊,這演員都很厲害!辈贿^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還是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風》,從天井裕村趕來看晚會的四個小姑娘本來還在人群中穿來穿去嬉戲打鬧,但《最炫民族風》的音樂一起,她們便在后面跟著大聲唱了起來。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已經是青州市藝術劇團今年第二次在侯王村演出。每次演出都會吸引附近董王村、天井裕等近十個村、600多名村民前來觀看。
群眾文化“三級覆蓋” “送戲下鄉”只多不少
對青州市藝術劇團演員范美紅來說,在侯王村的演出已經是她今年第55次“送戲下鄉”了,這次她表演了三個節目,“第一個是舞蹈,還有一段快板,最后是折子戲,我唱老旦。”剛剛唱完《最炫民族風》的史云霞也在忙著換服裝,“下面我還有一個伴舞!睂@個由15名演員組成的演出隊來說,一專多能是最基本的要求!敖酉聛磉有140多場進村演出,我們也得邊演變學一些新節目!狈睹兰t告訴記者。
“按照規定,青州市的專業院團,每年送戲下鄉、送戲進村200場,但實際上是只多不少。”許新益介紹說,當前青州市有一個專業院團,20多個民間劇團,這些藝術院團各自發揮專長,精心排練,把舞臺設在劇院,把戲臺搭在廣場,把演員拉到農村,使每年的免費文藝演出達到千場,逐步實現了青州市群眾文化建設的 “三級覆蓋”。
王曉亮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