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主席訪美前瞻
2011-01-14 15:03:00 作者: 來源:新華網
日前,新華社記者就胡主席訪美及中美關系等問題采訪了中美有關專家。
如何看待胡錦濤主席訪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今年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端之年。中美關系經歷了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的高開低走,雙方都需要通過這樣一次國事訪問,確定下一個十年中美關系發展大的框架:如何妥善處理分歧,減少關系震蕩,保持中美關系平穩發展。這次訪問,將確定中美關系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如何開局。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賈慶國:胡主席訪美對中美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兩個國家的高層互訪始終是推動兩國發展合作的重要助力。這次訪問有助于兩國在最高層面上就兩國關系以及地區和國際形勢交換意見。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利于這些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比如人民幣匯率問題、朝核問題。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斯蒂芬·歐倫斯:胡錦濤主席訪美,對推動美中兩國戰略互信具有重要意義。胡主席此次訪美將為兩國最高領導人在環境、全球變暖和安全問題等方面提供直接對話的平臺。
我很期待看到胡主席能有機會和美國的普通民眾直接交流,特別是和很多學習中文的美國學生交流。我也希望胡主席能有機會面對美國媒體,面向普通民眾暢談他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的體會,那些讓他時刻牽掛的問題。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胡主席即將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非常重要,其主要目標應當是增進兩國戰略互信。胡主席的訪問發出了這樣一個信號,即盡管美中關系有起伏,但兩個國家都認識到彼此擁有共同利益,需要使雙邊關系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
如何判斷中美關系現狀?賈慶國:一方面兩國關系不斷擴展和深化,在一些重要領域,包括經貿、新能源合作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進展。雙方高層互訪頻繁,高層的戰略對話不斷進行。目前兩軍的軍事交流關系也在恢復;另一方面,挑戰和矛盾也并存。比如美國對臺灣軍售,引發了兩國間的沖突矛盾;奧巴馬不顧中國反對見達賴,這也是兩國間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在經貿方面,美國出于本國政治方面的考慮,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給中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而且針對中國的一些出口商品進行了保護性的限制措施。總之,兩國間既有合作也有沖突。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吳白乙:考察中美關系有幾個視角:一、中美之間力量結構正在發生變化。2010年,按匯率計算,美國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2.6倍。到2020年,中美經濟總量差距將進一步縮小。當然在科技、軍事等方面,美對中仍有較大優勢。二、中美關系運行機制變化不大。三、第三方誘因增多。這體現在2010年以來中國周邊形勢復雜化。四、全球化的利益格局。應該從全球框架來看中美關系的走向。
軍事戰略專家彭光謙:中美之間疙瘩不少,有具體問題,也有深層次問題。中美關系走上健康的軌道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目前中美關系發展的主要障礙是雙方的戰略互信不足,互信不足的原因不在中國,在美國。互信不足關鍵來自美國的冷戰思維和冷戰行為。這堵塞了中美關系正常發展的道路,要往前走還要做很大的努力。
斯蒂芬·歐倫斯:美中關系總體而言相當不錯,也一直保持穩定的勢頭,但美中兩國之間也存在一些誤解。美中之間在太多領域有合作的空間,而這種合作也同時促進兩國的戰略互信。美中兩國面臨的威脅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例如恐怖主義、經濟危機、氣候變化等。兩國都應以合作的態度,共同抵御威脅。
美國前駐華大使、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芮效儉:美中關系在過去兩年中繼續保持活力,雙方在各個層次上保持接觸。盡管兩國都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但兩國經貿關系仍然非常活躍。與其他市場相比,美國對華出口下降幅度較小,并繼續從中國進口貨物。兩國同時在其他一些領域和重要問題上保持合作,其中包括伊朗和朝鮮半島核問題等非常棘手的議題。
對發展中美關系有何建議?彭光謙:中美雙方之間如能增加互信,產生更多共識,將對亞太地區安全局勢以及全球范圍內的諸多熱點問題產生積極影響。這要看美國對待中國的根本態度,即能否真正尊重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權利,能否平等對待中國的和平發展,放棄霸權心態和冷戰思維,平等對待世界各國。
斯蒂芬·歐倫斯: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的會晤將會達成積極的成果,但把美中關系的積極發展寄望于這一次會晤是不夠的。美中關系的積極發展要靠兩國的共同努力,共同制定具體的政策來推動每次會晤達成的一致,以取得更多的成果。
蘭普頓:當每一方都認識到擁有共同利益時更容易建立互信,因此,建立互信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共同利益。
美中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也能促進戰略互信。中方應當把在美投資多元化,不僅投資美國國債等金融債券,而且要把投資領域擴展到工廠、基礎設施以及資源領域。在美國進行能夠創造就業的投資在政治上是深受歡迎的。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