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瓦申佐夫說,亞太經合組織自成立以來,在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某些經濟體已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另一些經濟體則在產品生產方面進行分工協作。盡管目前還沒有在亞太經合組織框架內建立統一的自由貿易區,但亞太經濟體已經建立北美自貿區、東盟自貿區、東盟-中國自貿區等次區域經濟一體化機制。這些機制相互補充,它們的建立并不違背亞太經合組織的精神。俄羅斯在參與亞太經濟一體化方面目前成效不大。加入世貿組織后,參與亞太經濟一體化對俄羅斯來說將具有新內涵,這將使俄羅斯與其他亞太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成為可能。
作為會議主辦方,俄羅斯特別強調糧食安全并將其列為今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伊瓦申佐夫對此解釋說,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現在全世界都面臨糧食安全問題。亞太地區雖有一些發達經濟體,但同時也有大量人口面臨糧食短缺或營養不良的問題。俄羅斯可利用其亞洲部分的領土來發展農業,并將這里生產的農產品向亞太地區出口以確保該地區糧食供應。
談到會議另一議題“建立可靠供應鏈”時,伊瓦申佐夫說,俄羅斯是歐亞之間的交通樞紐,要保障兩大洲之間的貨物運輸順暢,關鍵就要完善俄羅斯境內連接歐亞走廊的各交通樞紐,建立連接已有交通樞紐的新通道。現在連接歐洲和東亞地區的主要運輸線路是通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海上通道,但這些通道已經超負荷。現在完全可以利用北極航線這一新通道。如果利用北極航線將貨物從東亞運到西歐,將比上述兩大通道節約三分之一的時間。
伊瓦申佐夫還談到了俄羅斯打算利用本次會議推動俄經濟創新發展的思路。他說,并非所有亞太經濟體都認識到俄羅斯具有的科技潛力,俄總統將在本次會議上充分展示這一潛力。開發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豐富的資源歷來是俄羅斯與亞太經濟體合作的優先方向,但俄羅斯并不希望因此淪為亞太伙伴的原料附庸。今后,俄將把出口這些資源所得資金用于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工業化,并加大那里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遠東和西伯利亞高科技產品向亞太地區的出口。俄政府已擬定相關計劃。
談到亞太經合組織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時,伊瓦申佐夫認為,主要問題是各成員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有著不同利益訴求,而要平衡各方利益非常困難。正因為如此,亞太經合組織需努力提升所有經濟體發展水平,并給所有經濟體經濟發展創造平等的機會。
伊瓦申佐夫還對中俄兩國在亞太經合組織框架內的合作給予高度評價。他說,在亞太經濟體中,俄中兩國合作前景最為廣闊。中國對俄羅斯在該組織框架內提出的諸多倡議給予支持,兩國在組織框架內進行卓有成效的合作,在許多問題上持相同或相近的立場,這符合發展俄中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