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孫靚 申家鑫 濟寧報道
2500多年前,孔子誕生于鐘靈毓秀的尼山。從此,像樹的根脈、光的來處,這座山成為文化的雋永象征、思想的巍峨殿堂。
13年前,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此創建。從此,不同膚色、語言、信仰、教育背景和民族的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尼山論“見”,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成為匯聚世界思想光芒的重要載體、國際性世界級的交流平臺、全面立體的對話體系、與時俱進的學術前沿和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窗口。
匯聚世界思想光芒的重要載體
雋秀巍然的尼山,靜靜流淌的泗水。
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式
自2010年9月,首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此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到了第九屆,從“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到“為全人類共同價值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經成為匯聚世界思想光芒的重要載體。
交流、互鑒和包容始終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堅持。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直面時代和歷史之問,應對共同挑戰提供“尼山答案”。
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看來,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再是概念,正逐漸轉化為一些國家的外交政策,在國際公共政策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感召力日益增強。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共識正不斷匯聚。
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學典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常客。他表示,我們要通過把傳統文化當代社會科學化,為今天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一種精神記憶。仁義禮智信是中國人所提供的人類共同價值,如果全人類都能建立在仁義禮智信的基礎之上,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成并不遙遠。
國際性、世界級的交流平臺
2500多年來,尼山腳下誕生的儒家思想不僅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也為世界文明進步提供了啟迪借鑒。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也逐漸成為國際性、世界級的平臺,吸引著越來越多來自不同國家、地區,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專家學者、嘉賓參與。
駐華使節和國際學者尼山訪談現場
今年論壇期間,斯里蘭卡議長阿貝瓦德納、吉爾吉斯斯坦副總理拜薩洛夫、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等政要以線上或線下形式參與論壇活動。16個國家的駐華使節、12個國家的友好省州州長和市長及外媒記者、專家學者等近160名外賓將出席論壇相關活動,參會人數實現新突破。同時,還舉行了“東西問·中外對話”論壇、駐華使節和國際學者尼山訪談、2023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論壇等活動,各類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凝聚力量。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化的提升,也釋放了巨大的國際影響力。9月26日,在尼山世界儒商文化論壇上,尼山世界儒學中心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分中心揭牌成立。
在論壇開幕前,9月17日,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東西方服飾之美分論壇在意大利米蘭舉行。
今年5月,在維也納聯合國總部舉辦2023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論壇維也納專場活動,形成《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論壇維也納共識》。
全面立體的對話體系
尼山世界文學論壇、尼山世界儒商文化論壇、尼山世界華人華僑論壇、尼山世界文物(博物館)論壇……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同步舉辦了13個平行分論壇,內容涵蓋了藝術、文學、博物館、版權、中醫等各個領域。今年還首次創新舉辦了“版權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平行論壇、尼山世界文物(博物館)論壇。
尼山世界文學論壇現場
“今天的論壇已經深入到文明的各個方面。文化有深層的,有中層的,也有表層的,尼山文明論壇設立了很多的分論壇,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價值和意義,它會指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說。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從單一儒學研討拓展至一個層次更高、覆蓋面更廣的立體對話體系,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儒家思想所強調的仁義禮智信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和實踐,而這些形式各樣、主題鮮明的學術對話、交流探討,也進一步激發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尼山世界文物(博物館)論壇
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國際博協亞太地區聯盟主席安來順,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當中,博物館發揮著民間大使的作用。博物館可以增進民族之間、國家之間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把一個國家的文化指向更廣,或者世界各國的文化和知識自由流動。
尼山世界藝術論壇現場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原副院長楊揚教授表示,文學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體現方式、傳遞方式和理想方式,它的獨特性將會讓人們意識到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在保持彼此的個性的同時,那種相互交流和彼此之間的互學互鑒,是豐富我們今天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儒家思想、儒商精神的內在是仁義的,要以義為利,回饋社會。在世界經濟趨勢下,儒商要承擔企業責任、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朝著具備儒商智慧的人民企業家的方向前進。”北京外國語大學東西方關系中心教授田辰山從比較哲學的角度,闡述儒商精神當代價值。
與時俱進的學術前沿
“我們今天所經歷的是一場偉大的文藝復興。”
“東亞為何能作為‘火車頭’引領世界現代化發展?主要有重視教育、義務本位、尊重權威三大方面的原因。”
論壇期間,尼山世界儒學高峰論壇“金句”不斷,主要得益于世界儒學論壇主辦單位創新設立學術主持人制度,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文史哲》雜志主編王學典教授擔任學術主持人,吸引了4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論壇成果斐然,發布了《世界儒學尼山倡議》《近十年儒學發展狀況》《尼山世界儒學高峰論壇學術總結》等系列重要成果,會后還將在國際儒學專業集刊《國際儒學論叢》等刊物以專題、專欄等形式刊發會議成果。
2023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論壇的學術成果顯著,首次發布《尼山世界古典文明研究報告2023》《文明的由來與未來:2022尼山中希古典文明對話集》《中華美德格言》叢書,全方位展現了古典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動態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堅持學術立會,緊扣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緊跟學術前沿,推動全人類共同價值研究不斷縱深,挖掘和開啟新視角,新思路,也進一步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了新的文化路徑。
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窗口
尼山圣境的孔子像款款而立,傳承了2500多年的儒家思想、雅樂文化、中醫藥文化有了更現代、更科技、更生動的表達方式。
《齊魯文庫》的首批出版成果發布
儒家思想集大成于皇皇巨著。大型文脈工程《齊魯文庫》的首批出版成果,170冊書籍內容涵蓋典籍、紅色文獻、史志等。未來,《齊魯文庫》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全面研究、保護、輯錄和整理出版山東歷代文獻,成書規模約13億字,規模將是《四庫全書》的2倍。
光影秀《天涯若比鄰》
科技賦能儒家理念。夜幕降臨,數百架無人機以夜空為幕,變換出鳳舞尼山、周游列國、《論語》書卷等震撼畫面,光影、煙花和演員表演、燈光舞臺共同勾勒了仁愛山河、金聲玉振、山河大海等畫面,科技和文化完美融合,演繹了“天下一家、天涯比鄰”的理想追求。
交響樂《尼山·雅樂》
雅樂混搭交響樂,精彩演繹了《尼山·雅樂》,這是國內首部將中國音樂風格與西方交響音樂結合,以尼山為根,以雅樂為魂,以交響樂為語言,共包含天生光明、仁愛之風、禮行天下、風雅和鳴、美美與共、和合大同6個樂章,繪制出一幅“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壯麗人文畫卷。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最火的地方就是中醫體驗館,與會嘉賓紛紛排隊體驗。“中醫不能關起門來傳承,古今文明要相向而行,相互碰撞。中醫藥的生命力在于療效,確有療效和快速見效,讓世界看到中醫藥的神奇。這也是中醫藥文化交流的粘合力和持續力所在。”現場的中醫知名專家閻兆君說。
文化傳承有了新模式。工筆牡丹畫、美術繪制、織造印染、雕刻工藝、漆器繪制、曹縣漢服……在“山東手造”展示區,人們在一件件手造產品中認識、欣賞、感受優秀傳統文化。
儒學經典《大學》的開篇講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尼山不僅讓我們沉靜下來,思索綿延傳承的文化;尼山更讓我們激動起來,文明互鑒再次響徹心扉。
責編:楊凱
審核:辛然
責編: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