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剛:守護孩子成長的白衣天使
2011-12-14 09:18:00 來源: 我要評論
[提要] 王新剛是德州市人民醫院兒科護士長,從畢業到現在已經在兒科工作了整整20年。在這20年中,她用自己盡責盡心的工作贏得了眾多家長和孩子的信任,在做好醫院工作之余她還成了這些孩子的健康顧問甚至家庭醫生,守護這些孩子健康成長。很多孩子都是小時候到醫院就診,認識了王護士長,次后就經常聯系咨詢孩子的健康問題。20年來,在王新剛守護下長大的孩子,不在少數。
最優秀:兒科老護士長爭著要她
1991年,王新剛在人民醫院實習,那時候實習護士要負責對處方進行轉抄和打勾,王新剛做得很認真,深得兒科的老護士長喜愛。1992年她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畢業,成為當年唯一正式分配到人民醫院的護士。正式報到之后,兒科的老護士長就天天到護理部盯著,“就要這個人”。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把王新剛爭取到了兒科。
“當時我還不想來兒科,因為我覺得我適合干外科,外科得活急而且快,像我這種快人快語的性格很適合,兒科的活就比較瑣碎。但是干這么多年,也把我的性格磨出來了,變得說話慢悠悠的”。
最信任:家長和孩子的依賴
“孩子是全家人的心頭肉,孩子有病大人就特別著急”,兒科的特點給王新剛的工作提出了比其他科室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讓王新剛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時贏得了家長和孩子的信賴。很多家長都記下王新剛的電話,以便隨時咨詢孩子的健康問題,王新剛也都耐心仔細的回答每一個家長的問題,經過多年交流,不少家長與她成了朋友,“得了小病了該怎么辦,怎么用藥,孩子嘔吐腹瀉的處理方法,這些都有問的,”她成了沒有育兒經驗的家長們的依靠。
依清小朋友就是從小在王新剛“守護”下長大的孩子之一。她的媽媽說,“從孩子兩三歲住院的時候認識的王護士長,到現在有十來年了”。依清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個發燒感冒的,她的媽媽都會打電話咨詢一下王新剛。依清9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在家關門時,不小心擠到了依清的手。見女兒傷得很嚴重,依清媽媽趕緊給王護士長打電話,“我記得當時是冬天,天很冷,孩子說手也不很疼,就是麻,我就趕緊叫她上醫院來,我也跟著從家里過來了。”
依清的手縫了5針,整整忙活了一中午。因為孩子害怕,縫針的時候不配合,醫生沒辦法,就把護士長叫了過去。王新剛就這樣全程摟著依清安慰她,直到縫針完成。后來依清每次到醫院換藥都說“要找王阿姨”,連她媽媽跟著都不行。媽媽告訴她王阿姨太忙不能過來,她就說,“不行,王阿姨不在我害怕”。
王新剛就這樣獲得了無數家長和孩子的信賴。王新剛回憶說,去年有個河北的早產兒在醫院就診。這位母親生孩子時已有35歲,在孩子滿月的時候來做檢查。王新剛在整理病歷資料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問題。“我問她孩子第一個月增重多少,她說有七八兩,但是早產兒出生體重越小,第一個月的增重就應該越大,只長了七八兩這說明喂養不當”。王新剛進一步了解到,這位母親喂養孩子的方法不對而且奶粉選的也不對。“這樣的后果很嚴重,孩子不光營養跟不上,可能還會有腸炎”。后來這位母親在王新剛的詳細解釋下,改變了喂養方式,孩子在第二個月長了三斤多。“后來在護士節那天,她給我發來祝福短信,感覺很溫暖”。
最愧疚:舍下自己的兒子
看著王新剛不斷忙碌的身影,工作的辛苦是顯而易見的,年紀不大卻早早的有了白頭發。除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最讓她難以釋懷的,是自己的兒子。“我愛人常年不在家沒法照顧孩子,我一個人每天這么忙,真的就像蠟燭兩頭燒,但是自己的孩子卻沒照顧好”。王新剛的兒子今年上四年級,“從孩子上學起,我這個當媽的從來沒去接過他一次,都是他自己走回來。我跟他說,沒人送你去,你一定要自己看好紅綠燈,保證自己的安全……每天放學回到家,他都會給我震個鈴,我就知道他安全到家了……”
王新剛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是兒子三歲的時候在醫院打吊瓶。“我給他在護士的更衣室里打上吊瓶,告訴他說,孩子你在這等著,媽得輸液去,就把他一個人留在那了。那天病人源源不斷,給打上針之后,家長就問護士長你什么時候再過來,我就這么一直來回忙活,卻忘了兒子的吊瓶該打沒了。我兒子一個人在護士更衣室里就著急的喊,一開始喊媽媽,見沒人答應,別人也不知找誰的,就開始喊我的名字,外面那么吵,我也沒聽見,孩子看沒辦法了,就開始喊路過的叔叔阿姨,讓他們去找我。”
王新剛說,丈夫因工作常年不在家,自己又太忙來不及照顧,兒子是“吃百家飯長大的”。04年的時候,醫院舉辦一個“護士日記”的活動,王新剛寫了兒子在家里看到媽媽接到電話之后,把媽媽的羽絨服、手套、圍巾、鑰匙都放在沙發上擺好,說:“媽媽你快去吧,我都給你準備好了!”王新剛在活動會上一度哽咽,念不下去。至今她講起兒子的這些,眼里還泛著淚花。
最堅持:不負家長的信任
兒科護士的勞動強度大而且工作瑣碎,王新剛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成人科室的護士也許有休息的時間,但是兒科還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有時候一晚上都不可能坐下來歇一會。”而且孩子生命嬌嫩,打針用藥都要特別精細嚴謹,絕不允許出一點事故,這就對護士提出了特別高的要求。“每年分護士的時候,兒科都分不來”,王新剛無奈的笑著說。
采訪結束剛走出辦公室,就有兩對年輕的家長抱著孩子,上來親切的跟王新剛打招呼。其中一家還專門等了她好一會。這位家長說,“我從孩子兩三個月的時候就認識護士長了,現在孩子都四歲了,孩子一有事就過來找她。”
“很多80后的年輕父母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無從下手,孩子哭或不哭都害怕,把希望全寄托在醫生、護士身上”。這讓王新剛有了忙不完的活,“家長要求高。護士要管理好,有事就得趕緊過去”。
“護士長你再忙我們也等著你,”忙碌中的王新剛已經不止一次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家長有這句話,無論你多忙多累,也得對得住這份信任,給孩子打好針,讓家長放心”。

更多新聞
- 熱情帶路人華磊:人家有難處就該幫
- 王光磊寧愿自己一身寒 也要換得萬家暖
- 一人臟換來萬家凈 張洪全20年譜寫愛崗敬業之歌
- 放棄管理下一線 公務員李丁文甘當“清潔工”
- 照顧癱瘓丈夫10年 劉玉香:夫妻就要共患難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