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腐輿情熱度排行榜
反腐輿情傳統媒體關注度排行
反腐輿情網民關注度排行
反腐輿情熱點領域分布
□《反腐倡廉網絡輿情》編輯部
7月5日,檢察日報所屬正義網輿情工作室以正義網網絡專題形式發布了“2010上半年反腐網絡輿情熱度排行榜”。據正義網輿情工作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上半年的反腐倡廉領域輿情案例研究表明,網民對熱點反腐事件和案件輿情發展的貢獻率高達60%,而從網民使用的媒體介質看,微博客、手機網等新媒體在輿情傳播中呈現燎原之勢。
正義網輿情工作室目前編輯制作《涉檢網絡輿情》、《政法網絡輿情》、《反腐倡廉網絡輿情》三份電子資料性內刊,系專業性輿情研究機構。
【數據】
反腐輿情熱度排行榜
數據說明:本表總分依據傳統媒體關注度和網絡社區論壇關注度兩項統計指標加權運算所得。各項權重分別為:傳統媒體關注度60%、網絡社區論壇關注度40%。依據總分將輿情熱度劃分為紅、橙、黃、藍四個級別,輿情關注度相應由高至低。其中90.00分以上輿情熱度為紅色;85.00-89.99分輿情熱度為橙色;80.00-84.99分輿情熱度為黃色;80.00分以下輿情熱度為藍色。
反腐輿情傳統媒體關注度排行
數據說明:本表總分以正義網輿情監測系統列入的傳統媒體報道為數據采集源,經函數運算所得。依據總分將傳統媒體關注熱度劃分為紅、橙、黃、藍四個級別,熱度相應由高至低。傳統媒體的報道篇數越多則熱度越高,反之則熱度越低。其中90.00分以上為紅色,80.00-89.99分為橙色,75.00-79.99分為黃色,75.00分以下為藍色。
反腐輿情網民關注度排行
數據說明:統計方法同上表。論壇主帖和相關文章篇數越多則熱度越高,反之則熱度越低。其中85.00分以上熱度為紅色,80.00-84.99分熱度為橙色,75.00-79.99分熱度為黃色,75.00分以下熱度為藍色。
【分析】
反腐輿情熱點領域分布
從總體上看,在反腐輿情熱點領域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貪污受賄”、“公有資產流失”和“用人腐敗”,公眾對公有資產流失關注度的提高,表明輿論對公共利益問題的敏感,也凸顯出網民監督意識的提高和監督旨趣的擴展。
通過對上半年反腐輿情熱點的梳理,我們發現官員落馬推演反腐網絡輿情風暴。上半年,兩個系統的反腐風暴格外引人注目,一個是江西國土系統的反腐風暴,包括南昌市原國土局長等13名縣處級國土官員先后涉案落馬,激起輿論對國土系統腐敗的詰問;另一個是近期發生的中國民航系統反腐風暴,包括民航局原副局長宇仁錄、民航局華北局原局長黃登科、首都機場原董事長張志忠等在內的多位民航高官要員落馬,使得“航線時刻”審批內幕備受關注,民航權力尋租也成為網絡討伐對象。除此之外,廣西來賓煙草局長“日記門”、河北王亞麗造假騙官案、廣東中山女市長落馬風波等,都證明反腐是網民熱議的焦點。
【啟示】
反腐離不開網絡輿論監督
通過對上半年的案例研究,我們發現反腐網絡輿情在傳播上具有如下特點:
——報道來源上,“網帖曝光”比例加大。
傳統的新聞事件都是媒體記者采訪報道,隨著互聯網公民記者群體的出現,很多事件的新聞源是網帖。在上半年反腐輿情熱度排行中,直接由網絡曝光而后傳統媒體介入引發的輿情事件多達8件,它們是:安徽馬鞍山“6·11”群體事件,廣西來賓煙草局長“日記門”,河南固始行長“猥褻門”,湖北鄖西網友發帖被拘案,遼寧莊河千人下跪事件,海南三亞社保局“招考門”,山東新泰集中選拔“80后副局長”,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白廟鄉全裸曬賬本等。其中,天涯雜談一篇名為《中國第一個全裸的鄉政府》的帖子,造就了一場關注財政公開的輿論盛宴。廣西“日記門”事件,最初也是源于網上流傳的日記,日記現身后,網友迅速展開了“人肉搜索”,釀造成一出“網事風云”。
——傳播功能上,不同媒體“各有千秋”。網絡打破了信息競爭格局,但不同性質的媒體仍然搶占輿情高地。就傳播功能而言,中央級網絡媒體改變了以往傳統媒體信息發布的滯后狀態,新華網、人民網等網站成為新聞的重要發源地。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傳統媒體,雖然對熱點輿情的關注時效性上相對落后,關注面比較窄,一般只遴選在全國有影響的已經充分發酵的重大熱點事件予以關注,但權威性和報道深度都極高,在網民中的影響力極大。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網站直接成為全國性反腐輿情事件的“策源地”。如安徽馬鞍山“6·11”群體事件,就是由網民在馬鞍山娛樂論壇上率先曝光的。
另外,微博、手機網等新興媒體已經勢如破竹地介入到反腐輿情事件當中,在新聞發布、輿情監控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正義網今年開辦了“法律微博”。
——輿論推動上,網民貢獻率飆升。
上半年的反腐輿情案例研究表明,網民對重大法律事件輿情的貢獻率高達60%。幾乎在所有的反腐輿情事件中,網民的積極評論對媒體增加報道量都具有推動作用。而綜觀上半年網民推動、影響網絡輿論的方式,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為案件“貼標簽”,媒體以及公眾越來越傾向于給網絡曝光的反腐事件“貼標簽”;二是“網民直播”,甚至走下網絡直接參與到事件的現場。
——效果輻射上,專家意見影響擴大。
由于網絡輿情事件與法律相關,因而最能吸引法律界人士的關注,使得意見領袖和知識達人的介入影響進一步擴大。這種特點早在孫志剛案中就已發端,至今更為普遍。相對于普通網民而言,一些學者專家具有知識分子的秉性,崇尚獨立自由,而其輿論效應較之常人要大很多倍。從上半年的一些案例來看,意見領袖積極介入甚至直接推動事件輿情發展以及事件的實體解決,越來越成為知識分子“改造世界”的方式。
排行榜相關參照
1.網民關注度
以強國、天涯、凱迪、西祠等網絡社區論壇主帖數、瀏覽量、回復數、博文為基本統計指標。
2.傳統媒體關注度(包括境外媒體)
以輿情監測軟件列入的傳統媒體為評價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