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2009-05-05 A6)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亞非所 郭春梅
一路走來,“人氣偶像”陸克文收獲鮮花、掌聲無數,“中國通”形象更讓其在國際舞臺上熠熠生輝。然而近兩個月,“中國是福,還是禍”的爭論讓一向對華友好的陸克文開始有些亂了方寸。
腹背受敵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本是澳大利亞“金庫”的豐富礦產一夜間變成了“破銅爛鐵”。本可指望實力雄厚的盟友美、日危難時刻拉自己一把,可惜他們也自身難保。還好有中國。可是澳大利亞人眼看中國這么扎堆似的買他們的礦產,犯嘀咕了。如此種種的疑慮都在中鋁以 195億美元注資力拓這一交易案上集中體現,該項目是中國實施的最大外國直接投資項目。據澳新聞民意調查公司4月初的民調顯示,竟有高達59% 的調查對象認為,不應準許中鋁增持力拓股份至18% 。理由自然也是老生常談的擔心中國通過央企最終控制澳資源。本來互利的事情開始增添了諸多不和諧。
日前,澳大利亞政府的首份《國防白皮書》出爐,它為澳今后幾年的安全政策定調。在這一節骨眼上,中國的軍事實力、未來對澳是否構成威脅等問題再次成為熱議的焦點。
兩大棘手問題擺在面前,已經夠讓內政經驗不足的陸克文頭大。可就在這多事之秋,偏偏又遇上反對黨的“興風作浪”。與工黨政府的春風得意相比,反對黨這十幾個月來日子實在不好過,領袖換了兩茬,隊伍還是不好帶;本想借助金融危機“ 咸魚翻身”,可偏偏工黨政府硬是轉危為機,人氣不跌反漲… … 眼看明年就要大選,自己卻無計可施只能干著急。此時,些許民眾的對華疑忌可算是讓反對黨逮著了機會,雖然當初自己當家時也沒少重視搞好中澳友誼,可誰讓“今時不同往日”呢,況且人們心目中陸克文還是中國的“鐵桿粉絲”,當下自然是攪局的最后時機,要好好利用。于是便有了下文:
大肆宣揚礦產是澳財富來源,把批準中國投資與“出賣國家利益”被劃上等號,國家黨領袖喬伊斯甚至不惜重金發布廣告,“不能讓另一政府擁有澳大利亞”。國防部長菲茨吉本的陳年老賬也被翻出,因沒有申報前幾年接受華裔女商人資助到華旅游而深陷“間諜門”事件,被反對黨熱炒到差點下臺,盡管后來證明只是“子虛烏有”。陸克文本人也未幸免于難,加之一直以來的“親華”形象,被反對黨開涮為中國的“巡回大使”,“中國要什么給什么”。瞧這架勢,似有不把陸克文抹成“賣國賊”誓不罷休之意。
艱難抉擇
一面是假借民意發難的反對黨,一面是甚為倚重的中國,一向長袖善舞的陸克文為難了。陸克文深知,民主社會,領導人要經濟效益,更要民意。在指責反對黨“含血噴人”,鼓吹“黃禍”,“為己牟利”的同時,一些顯示與華疏離的防范政策也在實施當中。包括中鋁在內的幾起中國投資案被延遲審批,緊接著五礦對OZ礦業的全面收購被以“國家安全”之名否決,最后不得不重改協議,民企華菱對FMG 的收購也被附以苛刻條件才得以通過;無視情報部門“中國算不上一流軍事強國”、“能力有限”的全面評估,陸克文公開站在了國防部“中國威脅論”的一端,擬在今后 20年間斥資逾1000億澳元增強海空防御能力,以應對中國的未來挑戰。這既向美表明了忠心,也為澳提升地區戰略影響力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但基于對中國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陸克文深知中國這一“ 準戰略伙伴”不能丟也丟不起。中國不僅是澳最大的貿易伙伴,還是在亞太乃至全球極具影響力的新興強國,澳全面融入亞洲還需仰仗其支持,應對氣候變化、核裁軍乃至成為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等提升全球影響力的倡議仍需其配合。幸虧澳民眾還有共識,澳大利亞的經濟復蘇離不開中國;幸虧中國在金融危機面前依舊表現良好,自己的“社會民主主義”主張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幸虧中國現有軍事實力并不那么強大,未來能否構成威脅還是未知數……幸虧有以上“幸虧”,在形勢急轉直下之際,陸克文還能喘口氣,好好思考對華政策下一步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