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2009-03-14 A5 ) |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 劉明禮
提要:歐盟認為要避免金融危機重演,僅僅加強自身監管是不夠的,還要加強對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金融監管。歐盟希望借擔當東道主之便,推動加強國際金融監管成為此次會議核心議題,并力求有所斬獲。除這一著眼未來的長遠考慮外,對于倫敦峰會,歐盟還有一個非常具體的近期目標,就是要國際社會增加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的注資。
隨著4月2日20國集團倫敦峰會的臨近,作為東道主,歐盟的準備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進行。歐盟對此次峰會的重視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自今年2月以來,歐盟首腦峰會、財長會議等頻繁舉行,不斷協調內部立場,力求在倫敦峰會上有所作為。種種跡象表明,歐盟對此次峰會的召開充滿了期待。
意圖何在
此次金融危機源自美國,但卻波及世界,歐洲由于和美國經濟、金融聯系緊密,所受沖擊十分嚴重。歐洲一邊應對危機,一邊對危機進行了反思,認為美國金融市場監管不力是爆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歐洲則是美國金融危機的受害者。未來要避免類似危機重演,歐盟僅僅加強自身監管是不夠的,還要加強對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金融監管。自去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盟就一直呼吁強化國際金融監管。在去年 11月的華盛頓金融峰會上,在歐盟的積極推動下,加強金融監管成為會議主要議題。但由于會議召開倉促,各方缺乏準備,這一問題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此次倫敦峰會,歐盟必然利用當東道主的有利時機,推動加強國際金融監管成為會議核心議題,并力求有所斬獲。歐洲領導人近期達成的共識也是雄心勃勃,德國總理默克爾信誓旦旦地表示,國際金融監管要“不留死角”。
除要加強金融監管這一著眼未來的長遠考慮外,對于倫敦峰會,歐盟還有一個非常具體的近期目標,就是要國際社會增加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注資,將其資金從2500億美元增加到5000億美元。歐盟迫切希望增加IMF 注資,主要考慮是緩解中東歐的金融危機。近來,歐盟的中東歐成員國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并引發新、老歐洲之間的矛盾。化解國際支付危機因該是IMF的職責,但IMF囿于缺乏資金,對此也無能為力。歐盟迫切希望增加國際社會對IMF 的注資,以使其有能力幫助中東歐國家渡過危機。
除應對經濟危機外,歐盟還計劃把人權、氣候、環保等也列為峰會議題。在這些議題上,歐盟自認為掌握話語權,因此也不忘借倫敦峰會推銷自己的主張。
能否如愿
歐盟為倫敦峰會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也作了精心準備。英國已經成立了 4個協調小組,分別與其他與會國就具體問題進行協商。預計在歐盟的推動下,倫敦峰會將會出臺一些具體成果。但歐盟要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還面臨諸多難題。
首先一個難題來自美國。盡管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在美國,但美國仍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在世界經濟和金融領域的首要地位無人能取代,歐盟要在倫敦峰會上實現自己的目標,還要看美國的態度。而美國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立場和歐洲南轅北轍。在金融監管方面,歐洲力主加強國際監管,而美國一直對此態度冷淡,不愿將自己的金融監管權交給歐盟或者其他國際機構。3月初,英國首相布朗訪美也未能在加強監管問題上取得多大進展,預計倫敦峰會期間,美歐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仍難化解。
在應對經濟衰退方面,美國呼吁20國集團加大刺激經濟力度,而歐洲國家卻未響應。歐洲國家近年來由于受福利制度拖累,財政并不富裕,去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政府大規模救市更是令財政緊張,難以拿出更多資金刺激經濟。歐盟為保證經濟與貨幣聯盟穩定運行,規定成員國財政赤字占 GDP比例不得超過3%,近期歐盟委員會已經警告,至少有法國、西班牙等 6 個國家有超標的危險。
除與美國有分歧外,歐盟內部還有不同意見。比如在加強監管問題上,法國和德國是積極支持者,奉行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的英國態度相對冷淡,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也對加強監管持懷疑態度。在 2月 22日柏林舉行的歐洲主要大國峰會上,各國雖然最終同意加強監管,但僅是“原則共識”,涉及具體問題方案時,還可能出現分歧,這將削弱歐盟的影響力。
還有在 IMF 注資問題上,由于美歐深陷金融危機,資金主要來源很可能是中國、中東等外匯儲備較多的國家。由于各國對IMF的注資與表決權掛鉤,如果要求這些國家增加注資,是否相應增加其表決權,也是擺在歐盟面前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