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室主任 唐志超 近日,以色列宣布“鑄鉛行動”已接近取得預期目標。隨著戰事逐步接近尾聲,這場以方發動的戰事,究竟誰是輸家,誰是贏家? 巴勒斯坦。無疑,普通巴勒斯坦民眾是這場戰場的最大輸家。截至目前,以軍的進攻已造成 1100多巴勒斯坦人死亡,5100余人受傷。預計,未來傷亡數字還將繼續增大。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納威-皮萊指責以色列濫殺無辜,稱150萬加沙人現在面臨的處境是“對人權的異乎尋常的破壞”。哈馬斯,作為戰爭的主要參與方,是輸家還是贏家?如果從傷亡來看,毫無疑問哈馬斯是輸家。從以色列披露的數字來看,哈馬斯在人員、后勤和軍事上已遭到巨大打擊。但不少專家都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最終效果持懷疑態度。此外,哈馬斯在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世界的支持率并未降低。哈馬斯在軍事上輸得越慘,政治上反而越可能成為贏家。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及其領導的法塔赫,無疑是輸家。表面上,以軍行動似乎可以助阿巴斯清除哈馬斯這個競爭對手,并助其再次贏得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職位。如果以色列能將哈馬斯徹底從加沙清除出去,并由法塔赫取而代之,阿巴斯或許還可能重新統一巴勒斯坦,結束分治局面。不過,從各方面情況看,似乎不可能遂阿巴斯的愿。作為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面對加沙慘劇,他束手無策,只能隔岸叫喊。更可悲的是,不少巴勒斯坦人還視其為以色列的“幫兇”。 以色列。看起來似乎是贏家。不過,判斷以色列是不是贏家,不是看它是否打敗了哈馬斯,而要看其是否達到了出兵目標。以發動對加沙的進攻,歸結以來有幾個如意算盤:第一,削弱哈馬斯,最大程度消除其火箭彈發射能力,并力圖與哈馬斯達成一個長期停火協議。輔助巴溫和派力量,改變加沙以及巴勒斯坦的政治力量格局。第二,打“安全牌”,通過打擊哈馬斯,為以色列即將舉行的議會選舉造勢,贏得選票,同時洗刷2006年對黎巴嫩真主黨戰爭失敗的陰影。第三,提醒即將走馬上任的奧巴馬,警告其不要改變對哈馬斯的政策。不過,以色列是否能夠達到上述目標,很難斷定。雖然總理奧爾默特 11日稱以軍在加沙目標“接近實現”,但哈馬斯的火箭彈依然每天都在落下。打擊哈馬斯,就會使巴勒斯坦人遠離或反對哈馬斯,支持法塔赫?恐怕也不太可能。殺戮只能增加仇恨,葬送和平。此外,從國際輿論看,除美國外,幾乎整個國際社會都在同聲批評以色列的反應過度,并釀成了巨大人道主義災難。就道義而言,以色列鐵定是輸家。 美國。布什以及美國政府無疑也是輸家。無論以色列打不打這場戰爭,巴以問題都是布什的負面遺產。就在布什行將離開白宮之際,鐵桿盟友以色列送了一個布什不情愿接收的圣誕禮物,徹底毀滅了2007年底布什主持的安利波利斯和平之夢。布什政府雖然一再聲明事先不知道此事,但由于其支持以色列“自衛”的態度以及阻撓安理會通過譴責以色列的決議,布什政府在國際社會也是道義盡失,伊斯蘭世界對美國的怨恨又有所加深,因此布什是理所當然的輸家。 伊朗。就在阿拉伯國家似乎無動于衷,甚至批評哈馬斯的時候,伊朗則大聲疾呼,為巴勒斯坦呼喊,對以色列予以最強烈的譴責。與阿拉伯國家的“軟骨頭”相比,硬朗的伊朗在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以及穆斯林心目中贏得了分,內賈德總統則成為他們的偶像,進一步抬高了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