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 張志新 正在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和美國的反恐戰爭需要中美合作,無論是麥凱恩還是奧巴馬都沒有挑戰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這表明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總統,都可能延續與中國發展建設性合作關系的道路。 美國總統選舉進入倒計時,各國媒體與美國民眾一樣,都在緊密跟蹤最新的民調結果。據一些媒體觀察,現在民眾關心的不是到底誰能獲勝,而是奧巴馬究竟能夠贏多少選舉人票。根據路透社和佐格比的最新民調,在可能的投票者當中,奧巴馬以 50%的支持率領先于麥凱恩的43%。而這一數字已經持續多日。整體而言,無論是從雙方激烈爭奪的關鍵州來看,還是就兩黨競選的組織工作而言,形勢都極大地有利于奧巴馬。 首先看雙方在關鍵州的爭奪。民主黨在固守自己的“鐵票州”之后,大舉向共和黨的地盤進攻。在前兩次選舉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關鍵州佛羅里達、俄亥俄和弗吉尼亞,奧巴馬都保持領先地位。 再看雙方對不同選民的爭奪。今年以來,民主黨基本盤有較大的擴張,新注冊的年輕選民在其中占有較大的比例,而共和黨選民則有所縮水。根據路透社和佐格比的聯合民調,在獨立選民、女性、男性和天主教徒選民中,奧巴馬對麥凱恩的領先優勢分別為 15%、9%、5%和 9%。按照近年來美國總統選舉的慣例,在兩黨選民基本盤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最終決定選舉結果的將是左右搖擺的獨立選民。由于奧巴馬在獨立選民上的優勢不可撼動,麥凱恩將很難扭轉最終的結果。 最后看兩黨候選人的競選管理。最近美國媒體不斷傳出麥凱恩陣營的負面消息,其組織與管理之差可見一斑。與此相反,奧巴馬陣營并沒有因為民調大幅領先而停止動員選民。奧巴馬本人一再對支持者表示,不到選舉結束,誰都不能肯定會贏,關鍵是11月4日一定要去投票! 總體上來講,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將不會很大。這主要是因為,無論是麥凱恩還是奧巴馬都沒有挑戰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這表明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總統,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繼承現政府的政策,延續與中國發展建設性合作關系的道路。這可以從候選人的中國觀,以及中美關系的國際、國內環境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從候選人個人的“ 中國觀”來看,民主黨方面,無論是奧巴馬個人,還是其外交團隊,都在戰略上重視美中關系,能夠理性、務實地看待兩國間存在的問題,并期待在能源、氣候變化等領域與中國展開合作。共和黨方面,麥凱恩也表現出繼承布什對華政策的趨勢。麥個人曾表示:“中美并非注定要成為敵人。兩國之間有著眾多的利益重合。”雖然他對中國發展軍事現代化“ 耿耿于懷”,但仍認為“短期內,美國應避免與中國發生軍事沖突”,而應謀求合作。 從兩國關系的國際、國內環境來看,目前正在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和美國的反恐戰爭是最大的國際背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中美首腦通過熱線進行溝通,謀求通過國際合作,避免危機擴散影響全球經濟。雙方在反恐、防擴散等領域的合作也卓有成效,中方的行動受到美方積極評價。兩國在朝核、伊核問題上也有積極的溝通。美國國會也未對總統的對華政策提出異議。上述種種表明,兩國的合作不僅符合各自的國家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民眾認同,預計合作仍將是未來美中關系發展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