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短房 被法國《論壇報》稱為“神圣同盟”的歐元區15國聯合救市計劃,終于讓恐慌崩潰了一周的全球股指實實在在亢奮了一把:周一當天,歐洲三大股市都創造了歷史最大漲幅,漲幅最小的倫敦也高達8.26% ,三大股市之外的維也納股市更大漲了 17% 以上。13日,道指創出972點的歷史單日點數漲幅紀錄,亞太和新興市場也是漲多跌少,捷報頻傳。 盡管各國早早喊出“一致救市”的高調,但毋庸諱言,不論美國或歐盟,最初都顯得分歧大于共識,姿態大于實際。在美國方面,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一波三折,久拖方決;在歐洲方面,緊急峰會、五點共識,都無法掩蓋法、德等主要國家相互扯皮、對是否動用真金白銀救市猶豫不決,在是否參與國際協調一致救市方面更是心口不一的事實。 然而上一周全球股市的傾瀉式暴跌,冰島、烏克蘭等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崩潰,以及經濟末日氣氛在全球范圍內恐怖地迅速蔓延,讓一切爭議和扯皮迅速消失。在美國,“是不是注資”已不再是爭論的焦點,“怎么注資”成為關注的重心;在歐洲,幾天前還對向銀行注資三緘其口的歐陸各國如今紛紛祭出大手筆。 盡管許多分析人士都指出,如此猛烈的漲勢,很大程度上是對上周恐慌性下跌的報復反彈,“不是一次有價值的行情”,但這畢竟讓深受金融風暴之苦的投資者隱約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然而解決此次危機的關鍵是振興經濟,消除金融隱患,而并非僅僅振興股指。 “神圣同盟”雖迫于形勢拍出巨資,但這筆巨資實在太“巨”:英國、法國、德國2007年GDP 總值分別為25700億美元、25200億美元和32800億美元,此次的救市資金可謂傷筋動骨。英國已斥資收購了3大商業銀行部分、甚至大部分股權,其它國家也被迫效仿,此舉雖暫時穩住金融盤面,卻在無形中令近幾十年來撒切爾、希拉克等人倡導的“非國有化”政策前功盡棄,削弱了這些金融企業的市場反應靈敏度和競爭力。不僅如此,這筆巨資不論從何處開支,都將打破現有利益平衡,目前情勢緊迫,反對聲浪會比較小,一旦風頭稍稍平息,爭論會再度激烈起來。正因如此,包括歐元區主席容克在內的各國政要紛紛指出,這筆錢不是“送給銀行家的禮物”,而是為了“保證消費者正常消費,保證投資者繼續合理投資”,因此“要收利息”,而且要定時償還。如此復雜且代價高昂的操作,勢必在幾年內對這些接受注資銀行的股價和盈利情況構成重壓,給各國金融穩定留下隱患。 不僅如此,目前各國的大手筆,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各掃自家門前雪”的階段,各救各火,各行各事,只在金融擔保和美元提供等方面有較多合作。目前各國利益一致,真正開始實質性注資的國家還不多,如此焉尚無大礙。而一旦美歐幾個大國的注資計劃全面展開,勢必在國際金融市場形成巨大的資金缺口。倘如此,則不但美、歐各國間會出現“爭資”矛盾,原本已很難貸款、陷入資金周轉困境的眾多實體公司將進一步“失血”,對全球實體經濟可能構成深遠傷害。 振興股指易,振興經濟難。也許一切正如剛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格曼所言,世界經濟或許不至于落到崩盤地步,但“ 我們將進入衰退期,而且時間可能會比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