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一名韓國職員在雷曼兄弟證券公司首爾支店門前打電話。韓國金融委員會下令雷曼兄弟證券公司首爾支店停止營業,并自當天起至12月15日期間,禁止雷曼兄弟證券首爾支店進行與總公司交易、或向海外匯款及轉移資產等業務。
當地時間9月15日,排名美國投行第四、在國際金融界享有盛名的雷曼兄弟公司,由于所有潛在投資方均拒絕介入,以及美國財長鮑爾森公開表示“見死不救”,終于向紐約南區美國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
這一事件被普遍認為是“次貸”風暴方興未艾的鮮明標志,其對美國金融和經濟的打擊不言而喻。那么,這一事件又將給全球金融帶來怎樣的沖擊?
首先,自然是股市和匯市的震撼。在消息初步明朗化之后,周一的歐洲股市,巴黎下挫3.78% ,法蘭克福 2.74% ,倫敦3.92% ,而在全球最先開市的亞太股市更已連挫兩天。
其次,對雷曼兄弟公司在各國的分支加以各種形式的監控,進行各自的“危機公關”,也是必然的動作。周一,法國財長拉加德表示,法國行政部門已將雷曼兄弟法國分公司置于臨時管理之下;周二,日本雷曼子公司被迫向日本法院提請破產保護。
第三,亡羊補牢,對自己金融體系進行檢討和反思,也是應有的舉措。周一,歐盟執委會發言人緊急宣布,雖然歐盟對此并無監管職責,但“相信各國央行和監管當局正對發生在美國金融業的動蕩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同一日,德國經濟部長格羅斯聲稱,雷曼事件是“國際金融危機”的一部分,并可能對德國經濟構成嚴重影響;韓國企劃財政部第一次官金東洙則在周二表示,將“逐日監控”本地金融市場和經濟形勢。
雷曼兄弟的倒閉,其直接觸媒是保爾森“見死不救”的表態。此舉將令海外政府投資、主權基金和國際金融資本重新考量自己所持有的這些美國債券的安全性,并對自己的投資結構作進一步的重大調整,而此前他們剛剛因為“兩房”救市而慶幸自己的美國債券得到了保障。自去年以來,國際金融資本和主權基金一直扮演著美國投行和金融機構“救市者”的角色,此次英國巴克萊最后的決然拂袖而去,恐怕預示著一個全新的對美投資緊縮時代的開始,這又將給美國的“負債經濟”構成重大壓力。
由于五大美國投行已重挫三家,原本一直為新興市場所警惕的“熱錢”壓力驟減,而投資不足的壓力卻與日俱增,這勢必嚴重影響其市場活躍度,拖累其發展步伐;與此相應,國外投資對美國金融產品的興趣也會大減,國際金融格局將會發生微妙但重大的變化。
近年來,油價飆升、美元重挫,幾乎成為難以擺脫的國際市場主旋律,但此次雷曼兄弟事件發生后,盡管颶風、尼日利亞局勢緊張、歐佩克減產等以往曾導致油價猛竄的信息一個不少,油價卻向下跌破100美元大關,美元對各國貨幣的匯率也相應攀升。由于經濟滑坡、全球購買力下降和生產規模縮減已成定局,對原材料需求的減少,以及相關博利炒作游資的撤離,將改變原材料價格幾年來的國際市場運行軌跡,而美國對新興國家“本幣升值”的游說,也會越來越缺乏說服力。
更深層的國際影響,則是各國對通脹的擔憂恐將就此被對緊縮的擔憂所取代。瑞銀資深經濟顧問馬格努斯認為,債務違約和資產價格下滑,將給各國經濟構成惡性循環的連鎖壓力,導致銀行經營困難,企業獲得貸款難度大增,最終不得不更多采用裁員、減產等極端手段渡過難關,從而導致經濟進入全球通縮時代。各國尤其各新興國家的央行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本國經濟的長期過熱,讓他們不敢對通脹掉以輕心;另一方面,雷曼兄弟事件將導致的全球性通縮危機,又讓他們在選擇本國利率政策方面遭逢進退兩難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