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向陽
提要:俄格沖突雖不至于使俄與西方關系徹底“崩盤”和“顛覆”整個國際戰略格局,但確實對大國關系與國際秩序帶來重大影響。有關各方對華借重增大,國際戰略新態勢總體上更有利于中國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應繼續堅持和平發展,冷靜觀察,從容周旋,進一步增強國際戰略主動權。
近期,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圍繞南奧塞梯和阿 布哈茲問題爆發激烈沖突,引發俄與西方劍拔弩張,國際戰略形勢驟然吃緊。
俄格武裝沖突引發俄與西方對抗
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屬于前蘇聯解體后的遺留問題,二者鬧獨立由來已久,近年來 格魯吉亞極力爭取加入北約,招致俄羅斯堅決反 對,致使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危機一觸即發。
8月8日凌晨,就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即將開幕之際,格魯吉亞軍隊進入南奧塞梯并對 南首府茨欣瓦利市進行炮擊,俄軍隨后開進南以 增援俄維和部隊,俄格兩軍交火并將戰火擴大至 格其他地區,格軍潰敗,俄軍乘勝追擊。12日,俄 總統梅德韋杰夫與代表歐盟調停的法國總統薩科 齊達成停火協議,俄宣布結束軍事行動并于18日開始撤軍。
俄對格動武雖屬后發制人的反擊作戰,但卻遭到西方大國強烈回應。美國總統布什要求俄遵守停 火承諾和撤軍,白宮發言人稱“美國已在重新審視 同俄羅斯的整體關系”,美國并與波蘭提前簽署反導基地協議。 北約決定暫停與俄定期高層聯系,宣 布建立北約-格魯吉亞委員會。俄羅斯亦不甘示弱, 針鋒相對地于26日宣布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 從格魯吉亞獨立,成功試射可躲避反導系統探測的 “白楊”洲際導彈,梅德韋杰夫總統表示俄不懼怕 “新冷戰”。目前,由俄格武裝沖突引發的俄與西方 對峙局面仍在發展,以美為首的北約與俄在黑海分別集結軍艦,歐盟暫停歐俄關系框架協定談判,格 宣布與俄斷交,美俄口水仗持續升溫。
西方對俄長期壓制圍堵是根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俄格沖突是俄對以 美為首的西方長期擠壓的戰略反擊,其根源是美 俄矛盾全面激化與地緣爭奪日益加劇,是美俄矛 盾難以調和的必然產物,也是冷戰結束至今美國 特別是布什現政府對俄戰略的失敗。
冷戰結束后美國一直以“勝利者”自居,長期 陶醉在搞垮蘇聯與吸納東歐的“不戰而勝”之中, 謀求唯美國獨尊的“單極” 霸權,視俄羅斯為“戰敗國” 與無足輕重的“二流國家” ,犯了“輕敵”與不尊 重對手的戰略錯誤。
更有甚者,美國還得寸進尺地對俄推行弱化與遏制政策,對“獨聯體”與俄周邊國家大肆顛覆 滲透、策劃“顏色革命”、培植親美政權,無休止地 推動北約東擴、企圖將格魯吉亞與烏克蘭等納入北約,以“莫須有”理由強行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 以“裁判員”自居、對俄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一 再說三道四,對民族分離主義持雙重標準、迫不及待地承認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
西方無視俄羅斯核心利益與大國尊嚴,嚴重 低估了近年來在普京鐵腕治理下俄羅斯的強勢復 興及其捍衛自身權益的堅定決心,一再擠壓蠶食 俄地緣戰略空間,日久勢必招致俄羅斯“絕地反擊”,俄格沖突與俄承認南阿獨立便是證明。
戰略影響持久深遠
俄格沖突及其背后的俄與西方矛盾激化將對 國際關系帶來一系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其一,美俄矛盾與新老大國之間的對抗可能 再度上升為國際主要矛盾之一。“9·11”后美國將 “反恐”與打擊伊斯蘭極端勢力作為第一戰略優先 任務,防范“新興大國”崛起則緊隨其后,以“基地” 組織為首的國際恐怖主義與以美國為首的“國際 反恐聯盟”之間的矛盾成為國際主要矛盾。而俄格 沖突“引爆” 美俄矛盾,美并未放棄“單極” 野心,俄 一再強調“多極” ,“單極” 與“多極”之爭、霸權國與 “挑戰者”之間的矛盾顯著上升前移,雖不至于短 時期內取代“反恐”的“第一要務”地位,但也足以 成為國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其二,大國戰略角逐加劇導致大國關系重新 洗牌。美對俄仍堅持強硬打壓路線,俄則針鋒相 對、毫不示弱,美俄矛盾與對抗還將持續發展,致 使美、歐、俄、中、日、印六大戰略力量之間復雜互 動,上演新的“大國博弈”。美歐聯合與跨大西洋聯 盟勢必有所增強,俄在美歐俄三角之中更加孤立, 但美歐對俄政策也有分歧。 俄為擺脫戰略孤立,必 將在利用美歐分歧同時,進一步“向東看”、更多爭 取中國和印度的支持與合作。美可能重新評估“新 興大國”威脅,將以更多精力應對俄羅斯的挑戰;
其三,國際格局多極化進程更難逆轉。美國的 “單極夢”已告破滅,以中、俄、印度、巴西為代表的 “新興大國” 群體性崛起已成大勢,眾多“新興大國”將對美國的霸權形成有力制衡,并將逐步削弱 西方的主導權;
其四,當代國際法與國際規則面臨新挑戰。冷 戰后美歐極力推行“人道主義干預”,鼓吹“人權高 于主權”,宣揚“保護的責任”與國際干涉的“必要 性”、“合法性”,假手“人權”、“民主”、“自由”對外 擴張,肆意實施“政權更迭”和肢解他國,先后發動 科索沃與伊拉克戰爭,率先承認科索沃“獨立”,維 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國家邊界不得侵犯、不干 涉內政等國際法早已因此受到嚴重破壞,而俄羅 斯承認南阿從格魯吉亞獨立也將進一步動搖當代 國際法的核心原則;
其五,地緣與能源爭奪加劇。俄格沖突凸顯南 高加索與歐亞大陸中心地帶的戰略價值,東歐與 南高加索一線將再次成為僅次于中東、與中亞和 東亞不相上下的全球地緣戰略角逐場。格魯吉亞 占據里海能源輸出通道亦是此次俄格沖突的重要 起因,俄羅斯挾能源武器“調動”歐盟與對外逞強, 預示高油價時代的能源爭奪將更加復雜與激烈。總之,俄格沖突雖不至于使俄與西方關系徹 底“崩盤” 和“顛覆”整個國際戰略格局,但確實對 大國關系與國際秩序帶來重大影響。有關各方對 華借重增大,國際戰略新態勢總體上更有利于中 國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應繼續堅持和平 發展,冷靜觀察,從容周旋,進一步增強國際戰略 主動權。
切尼攜10億美元援助訪格
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4日在第比利斯會見了到訪的美國副總統切尼。切尼表示,美國反對“以武力方式”改變格魯吉亞邊界,主張聯合國盡快通過一項和平解決格俄沖突的決議。他說,美國繼向格魯吉亞提供3000萬美元人道主義援助后,又于3日決定向格提供10億美元經濟援助。切尼還表示,美國支持格魯吉亞加入北約。
□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