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員 劉軍紅 提要:如果說,30年前中國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全球投資者“投保政治風險”,那么今天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則意味著中國將以“負責任的大國”、“文明的大國”和“遵守規則的大國”名義,為世界投資者“投保全險”。 21世紀的奧運會的最大特點就是“奧運會主會場的全球化”。衛星數字電視的普及、因特網在全球百姓家落戶、移動電話的全球漫游,使奧運主會場的賽事實現了全球即時傳播。百余年來,沒有哪個時代能像今天這樣使奧運會成為全球民眾的節日。 在這樣一個多彩的時代,北京主辦奧運讓世界民眾看到了“文明的中國”和“遵守規則的中國”。北京成為世界普通百姓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世界信息的“首發地”。尤其是,北京奧運會所表現的傳統與現實完美結合的中國文化與文明、靚麗多姿的各種體育場館、眾多項目的新紀錄,讓世界普通百姓產生了百聞不如一見的沖動。這種沖動,帶來的將是北京旅游大熱潮。僅此,北京將再次成為世界的新熱點,中國將再次成為全球化進一步深化的中繼站。 盡管,人們習慣于沿襲歷史經驗,看后奧運中國經濟,但是北京奧運帶來的新變化無法忽視。奧運期間,不僅有80余國的首腦出席開幕式,更有眾多的企業人觀摩奧運賽事。全球的企業家、投資者每天都在“火線偵察”中國市場。 自從中國入世過渡期結束后,中國的物流、流通以及電信、金融等服務市場不斷開放,世界著名商戶早已瞄準中國市場。如果說2001年中國入世,吸引了全球制造業的直接投資云集中國,那么北京奧運后,全球的商業、金融、旅游等服務業將在中國市場掀起新一輪投資浪潮。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 道理很簡單,投資以利益為重。哪里風險最小、哪里投資回報最高,哪里就會成為投資的集中地和產業聚集區。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中國經濟高漲的動力正在于外來投資。而海外投資者看中的也正是中國市場的利潤空間。 如果說,30年前中國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全球投資者“投保政治風險”,那么今天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則意味著中國將以“負責任的大國”、“文明的大國”和“遵守規則的大國”名義,為世界投資者“投保全險”。 2004年以來,世界上一度出現了所謂“中國風險論”,主要國家的對華投資出現了“中國+1”的新模式,即通過附加一個投資地,分散對華集中投資風險。但現實是,近五年來,中國經濟恰恰表現了令世人矚目的連續的兩位數高增長,“中國風險論”不攻自破,中國依然是世界最具魅力的市場。 眼下,面對通脹、人民幣升值,以及勞動成本上升,部分發達國家企業似乎又開始擔心中國經濟將出現“宏觀過熱,微觀緊縮”的新風險。而奧委會主席羅格在閉幕式上盛贊“北京奧運,無與倫比”,無疑是用世界共有的標準,否定了“新中國風險論”。 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向世界發出了這樣的一個信息,即奧運后,中國市場必將是最具奧林匹克精神、遵守全球規則、公開、透明、公正、公平競爭的市場,自然也將繼續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由此,發達國家主導的世界投資,將不可避免地回流“懂規則的中國市場”。而全面開放的中國市場,與健康的外資,以及具有廣泛參與精神的本土資本的有效結合,必將帶來中國市場經濟制度的時代大升級。這是北京奧運后中國經濟的必然前景,也將是中國經濟與以往的“后奧運經濟”的不同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