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袁沖
題引:假如7月1日,烏蘭巴托沒有發生大規模暴力抗議事件,這個地處中俄兩大國之間的內陸國家進行的議會選舉也許不會引發如此多的關注。
6月29日,蒙古舉行了4年一度的議會選舉。根據初步統計結果,現任執政黨蒙古人民革命黨(人革黨)贏得了議會多數席位,取得單獨組建政府的權力。蒙古自1990年政治轉型以來,雖然國內政治常伴隨著游行和抗議,但就議會選舉結果爆發此種強度的暴力抗議事件實屬罕見。
人革黨贏得選舉在預料之中
蒙古議會稱作“國家大呼拉爾” ,共有76個席位,其中的多數黨有權組建政府。此次選舉由包括人革黨、民主黨等在內12個政黨、1個政黨聯盟推選的候選人及諸多獨立候選人共計356人參與。初步統計,人革黨獲得47席,民主黨獲得26席。
雖然反對黨指控人革黨操縱選舉,但蒙古有160萬選民,此次投票率為 74%,要操縱這 100多萬人也并非易事。更何況現場的國際組織及俄羅斯選舉觀察團均認為,未發現選舉有違法行為。就蒙古當前政治經濟發展現狀來看,選舉中出現違規行為難以避免,但這并不能左右大局,人革黨獲勝另有其因。
首先,蒙古的選舉制度改革有利于大黨。蒙古此次采用將全國分為 26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取2名以上議員的大選區比例代表制。這壓縮了小黨的活動空間,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大黨更容易獲勝。其次,人革黨競選政策略勝一籌。民主黨和人革黨都宣稱,勝選后將向公眾提供大筆回饋。民主黨許諾向每個蒙古人提供 860美元,而人革黨則許諾提供1290美元。對廣大生活貧困的蒙古農牧民來說,人革黨的政策更具吸引力。第三,總理巴雅爾是人革黨獲勝關鍵。現任總理、人革黨主席巴雅爾反腐敗堅決,且積極解決通脹問題,廣受蒙古民眾歡迎。第四,多個民主黨派參與競選,分散了投向民主黨的選票。
暴力不能改變蒙政局走向
蒙古國內政治相對平靜、 有序,這是其獨特之處。20世紀90年代初,蒙古實現了較為平穩的政治轉型。雖然之后蒙古政治生活中抗議、游行示威時有發生,但很少有暴力行為。7月1日,選舉結果初步公布后,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爆發了2萬人左右的示威抗議活動,并演化為暴力事件,實在出人意料。抗議者燒毀了人革黨總部大樓,市中心蘇赫巴托廣場附近一些文化中心也跟著遭殃。烏蘭巴托市區出現了搶劫、破壞等惡性暴力犯罪。
暴力抗議的出現,原因之一是選舉結果未能及時、權威地發布。選舉總委員會未能實時地更新計票信息,媒體上出現各種版本的信息,這是引發對選舉結果爭議的重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民主黨等黨派的領導人缺乏政治責任感,不能坦然面對選舉結果。選前有些調查稱,民主黨能在選舉中獲勝,但實際上敗得很慘。民主黨領導層不能接受現實,轉而指責人革黨弄虛作假。 蒙總理巴雅爾指責說,“民主黨主席額勒貝格道爾吉極不負責地在選舉結果未正式公布前質疑選舉的公正性”,導致了動亂發生。另外,也不排除有外國勢力在蒙古煽動沖突的可能性。7月4日,民主黨主席額勒貝格道爾吉發表了一封針對美國支持者的公開信,稱燒毀人革黨大樓可能是人革黨自編自導的一幕,目的是詆毀民主黨的名譽。事實真相不去評論,但此信本身就值得回味。
嚴峻的經濟形勢
雖然蒙古政局趨于穩定,蒙官方也宣布人革黨在選舉中獲勝,但蒙古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仍在考驗人革黨政府的執政能力。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嚴峻,糧食、石油等戰略資源價格高企,而蒙古經濟結構單一,能源、居民生活必需品主要依賴進口。負責蒙古90%原油供給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在過去三個月里兩次提價,平均每次 20%。去年以來蒙國內小麥價格上漲近一倍。蒙國內貧富差距逐漸擴大,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1/3,且失業率居高不下。暴力抗議使得預期下屆議會通過的礦產法修正案有可能再度延遲,從而影響數個大型礦產開采項目的進行,從而對依賴礦產出口的蒙古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人革黨政府能否妥善應對高通脹與高失業,將直接關系其執政地位穩固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