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馬燕冰 正當國際社會盛贊中國成功應對地震之際,頗負盛名的“香格里拉對話會”(SLD)也對中國在國際安全合作方面的進展給予很高評價。六月初,第七屆“亞洲安全會議”(ASC,即香格里拉對話會的正式名稱)在新加坡召開。來自亞洲、歐美等15個國家的國防部長親自出席,26國代表與會,規?涨。 “香格里拉對話”開始于2002年,由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起,因每年都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舉行而得名。該會議作為亞太安全領域一個相對固定的溝通機制,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區域戰略對話磋商的作用。 歐美與新加坡共同建立該論壇的目的之一,是針對中國崛起、軍費開支增大等議題進行討論,是對中國進行牽制的場所。但近幾年,會議增加了“與中國舉行對話的舞臺”的色彩。2007年以前,因為沒有中國軍方高官的參與和回應,會上彌漫著“中國威脅論”。但總的來看,這種聲音正由強變弱。 與此同時,IISS也認為,缺乏中國高層的參與將是機制的一個缺陷。因此,IISS除了積極邀請中國,相對把臺灣參與層次壓低,更刻意不設定臺海議題,好讓中國放心。2007年,中國由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沁生領軍開始出席會議。 實踐證明,中國軍方高層的參與,不僅有利于增強與別國的軍事互信,正面回應“中國威脅論”,消除他們對中國軍事發展戰略意圖的疑慮,也可逐步影響和引導"香格里拉對話"向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 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率團與會,正面闡述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和防御性國防政策,努力化解西方國家在中國軍事透明度問題上的猜疑,收到良好效果。馬曉天說,中國軍隊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商共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亞太各國的軍事交流。日本《每日新聞》隨后發表《亞洲安全大會成為與中國“對話”舞臺》一文,稱中國的存在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媒體注意到,美國五角大樓不久前拋出中國軍力年度報告,妄評中國軍力發展,指責中國的軍事開支不透明。但蓋茨在香格里拉對話會的半小時發言中,只在最后簡短提到中國,對臺灣問題更是只字未提。蓋茨以和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合作”來形容美中關系。他特別指出,美國之所以能夠遏制朝鮮發展核武器的計劃,是依靠中國“有價值的合作”。蓋茨的演說唯一涉及中國的批評是,他在沒有公開點名的情況下,表示期待亞洲各國軍隊現代化建設更加透明與公開。他還談到“希望就導彈防御系統的技術情報及其局限問題與中國進行磋商”。多數與會者認為美國的講話對中國具有善意。 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復雜多變,長期缺乏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性軍事交流,亞洲安全會議恰好彌補了此欠缺。中國漸趨積極地參與該對話,有利于傳播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和國際形象。隨著交流的深入,各國軍界對中國軍事發展的了解加深,疑慮相對降低,這是香格里拉對話會對華態度從指責到對話的根本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