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越南是否將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亞洲各國能否化解空前的通脹壓力?高通脹是否將沖擊亞洲各國的政局穩定?正當人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時,一向被認為將與中國共同崛起的印度已明顯受到了高油價、高通脹的沖擊。
6月5日,印度左翼政黨執政的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發生了大規?棺h活動,學校停課、商鋪關門、航班和火車車次取消,整個邦近乎處于完全癱瘓狀態,而這一切都始于前一天印度政府對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提高。
4日,在經過近10天的討論之后,印度內閣政治事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就成品油的價格調整問題作出最終決定:自4日午夜開始提高主要成品油價格,汽油價格每升增加5盧比,柴油價格每升增加3盧比,液化石油氣價格每桶(14.2千克)增加50盧比,煤油價格不變。
這是印度政府今年2月份以來第二次提高燃油價格,也是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UPA)自2004年上臺上來對燃油價格所作的最大幅度調整。至此,印度難抵國際高油價的沖擊,緊隨印尼、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等亞洲國家,也被迫開始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
國際油價的節節攀升是迫使政府提高燃油價格的最主要原因。辛格政府執政4年來,國際原油價格已由每桶39美元飆升至近140美元。高油價消耗了印度大量外匯儲備,加劇了其通脹程度,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經濟快速增長給普通百姓帶來的福利。
辛格總理曾憂心忡忡地指出,“糧食價格和原油價格的不斷攀升是導致印度高通脹的兩大因素”,“印度是農業大國,很大程度上能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可惜的是,上天并沒有讓我們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印度在高漲的國際原油價格面前顯得脆弱”。
面對高油價,印度政府的措施是提供大量補貼,控制成品油價格上漲。據路透社統計,過去4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超過3倍,但印度的汽油、柴油價格僅上漲50%,煤油價格更是絲毫沒有調整。價格控制使得石油公司(尤其是石油銷售公司)叫苦不迭,印度三家最大的石油銷售公司印度石油公司(IOC)、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PCL)連年虧損,今年虧損額預計將達到24500億盧比,較前一年增加近3倍。巨額虧損給石油公司構成了巨大的資金壓力,石油公司面臨“彈盡糧絕”的危險,提高燃油價格迫在眉睫。
6月2日,辛格總理強調,“我們不可能繼續增加石油價格補貼,也不可能將我們的消費者與世界的石油價格隔離開來”,“我們的石油公司無法繼續承擔如此巨大的損失,否則,他們將沒有資金從海外進口原油”。6月4日,石油部長穆里·代奧拉稱,“面對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消費者有必要承擔部分壓力”。同日,印度政府宣布調高成品油價格。
提價對印度的政治、經濟形勢構成了巨大沖擊,高增長的印度經濟面臨空前壓力,國大黨政府也承受著來自各方的政治沖擊。
首先,提價將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率。截至5月份,印度通脹率已高達8%,是近四年來最高點,遠遠高于中央儲備銀行設定的5%的警戒線。專家預測,此次燃料價格的上漲將進一步增加通脹率50-60個基點,通脹率將高達9%,甚至可能達到兩位數。由于預計政府將在7月份進行加息,并可能采取更嚴格的控制通脹政策,孟買證券所敏感30指數當日暴跌448點,創2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其次,提價將減少政府財政收入。作為提高燃料價格的配套措施,印度政府決定削減進口原油、煤油、柴油和航空汽油等其他石油產品的關稅,原油關稅從5%降到0%,汽油、柴油從7.5%降到2.5%。石油和石油產品的關稅和消費稅是政府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削減將使稅收減少約2266億盧比。
再次,可能沖擊政局穩定,影響明年舉行的大選。印度將于明年5月舉行大選,此前有輿論認為,辛格政府可能會等到明年5月大選結束后才放開油價。面對反對黨、左翼勢力和受汽柴油影響較大的中產階級的壓力,辛格政府在距大選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提高燃油價格仍存在很大的政治風險。印人黨為主的反對黨抓住機會對國大黨大加抨擊,指責政府實行“恐怖經濟政策”,“置人民生活于不顧”,并在各地組織游行示威,焚燒辛格畫像。執政聯盟內部的左翼政黨也在其執政的地方各邦發起大規模抗議活動,并威脅將在未來幾天發起全國性的抗議活動,印度政局的走勢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