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 楊芳 4月24日-26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訪華,與溫家寶共同啟動了中歐高層經貿對話機制。此次對話的舉行,正逢中歐關系面臨新的變數(shù),當前,一些歐洲國家因為所謂的西藏問題對中國橫加指責,并干擾北京奧運會火炬?zhèn)鬟f的正常舉行,由而引發(fā)了中國民眾抵制法國公司家樂福等抗議活動。因此,此次中歐高層經貿對話機制的成功啟動,已不單是一場重要的經濟活動,且有著積極的政治意義。這既符合中歐建立這一對話機制的初衷,且有利于未來中歐關系的健康發(fā)展。 首次由歐盟與中國雙方高層參加的經貿對話始自2007年11月底三位歐盟高官的訪華。當時,歐元集團主席容克、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特里謝和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和貨幣事務的專員阿爾穆尼亞三位歐盟經濟決策者抵達北京,就人民幣匯率問題與中國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并隨后舉行了中歐峰會,在峰會上,溫家寶主動建議設立副總理級的高級經貿對話機制,此后得以確定。中歐經貿對話級別的提升,既是雙方經貿關系迅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體現(xiàn)了中歐從根本上解決日益加劇的中歐貿易摩擦問題的政治決心。 近年來,中歐經貿關系由于優(yōu)勢互補性較強而發(fā)展勢頭良好。但隨著中歐經貿合作的日益深化,雙方在這一領域的摩擦有所凸顯,其中貿易不平衡日益成為歐盟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英國《金融時報》2007年12月的文章就認為,“歐洲針對中國的論調正趨向美國化:針鋒相對、尖利刺耳。其中貿易逆差和匯率是最引人注意的問題。歐盟越來越頻繁地威脅要進行報復”。 在此背景下,增加雙方高層直接對話,“有利于從政治方面進一步穩(wěn)固雙方迅速發(fā)展的經貿關系”,這是中歐高級經貿對話機制建立的最重要目的。 在對話會議開始時,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說,“中國和歐盟在很多地方的相互依賴大于我們的分歧。盡管我們必須坦白和建設性地處理分歧。但是,相互依存是21世紀的現(xiàn)實,這使我們將這一對話視為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則在歐盟駐華使團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此訪“非常有意義”,雙方在技術、能效合作及一些具體合作項目上取得了“明確”、“積極”的成果。他與溫家寶總理就經貿合作、國際安全、能源和糧食價格、原材料及非洲發(fā)展等諸多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最重要的討論議題是氣候變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當前中歐關系遭受不確定因素困擾的情況下,首次中歐經貿高級對話能達成積極成果實屬不易,這表明了中歐雙方對發(fā)展未來關系的信心和決心?梢哉f,這也意味著中歐關系的健康發(fā)展需要雙方增進互信,顧及彼此利益。正如曼德爾森所言:歐盟“不能一邊在歐洲呼吁抵制奧運會,然后又對中國抵制歐洲產品表示吃驚”。早在2007年12月,歐洲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上升之時,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拉茲恩·薩利和巴黎政治學院經濟學教授帕特里克·麥瑟林就明智地指出,應分開處理貿易和非貿易目標,在一種克制的、務實背景下處理中歐商貿問題。而處于中歐關系核心利益區(qū)的經貿關系的健康發(fā)展,勢必有利于中歐關系的整體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