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8日,美國總統布什開始啟程對中東七國進行為期8天的訪問。期間,布什將分別訪問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巴林。除埃及外,其他6國都是布什自2001年出任總統以來的首次訪問。布什此次中東之旅主要有兩大任務:鞏固安納波利斯會議的成果,進一步推進巴以和談;增信釋疑,重建地區反伊朗聯盟,加大遏制伊朗力度。 乘去年11月安納波利斯中東和會“東風”,進一步撮合巴以雙方加緊談判,并繼續動員阿拉伯國家擴大支持,力爭2008年內巴以達成合約,實現巴勒斯坦建國。這是布什中東之行的首要任務。繼安納波利斯會議之后,巴以已分別組建了談判小組,并啟動了談判進程。12月,在美國推動下,巴勒斯坦籌資大會在巴黎舉行。前英國首相、四方會議代表布萊爾也在緊鑼密鼓地制訂巴勒斯坦建國的詳細路線圖。布什希望通過親訪巴以,既給巴以的和平派打氣,又給反對派加壓,趁熱打鐵加快和談進程,最終實現布什許下的巴勒斯坦建國諾言。 而進一步游說地區盟友,遏制伊朗,則是布什的另一大目標。布什在出訪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其出訪中東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遏制伊朗在該地區的影響。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有關伊朗核能力和意圖的國家情報評估(NIE)報告稱伊朗在國際壓力下已于2003年秋中止了核武器計劃。這一報告不僅與布什政府此前一再宣稱伊朗正在圖謀發展核武器的政策和言論嚴重不符,使布什的對伊政策信譽掃地,也使美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對美政策產生巨大疑慮,對美可能軟化伊朗政策的擔心加重。報告出臺后,以色列非常著急,急忙派高官赴美要求給出解釋。而阿拉伯國家出于美可能放棄對伊動武,則開始紛紛向伊朗表達善意。內賈德應邀出席了海灣合作委員會峰會,這是伊朗領導人首次出席該峰會。而沙特國王阿卜杜拉還邀請內賈德參加麥加朝覲,這也是伊朗總統首次參加麥加朝覲。此外,伊朗與埃及的高級官員也舉行會晤,加快了雙方關系正常化的步伐。因此,對布什而言,圍繞伊朗核問題,這次中東之行必須解決兩大問題,一是繼續向地區盟友兜售伊朗威脅論,鞏固和加強遏制伊朗。二是對美情報機構發布的國家情報評估報告做出解釋,闡明美國對伊朗政策,消除中東盟友的擔心,履行美維護地區盟友安全的承諾。 用美國一家媒體的話說,實際上布什的這次中東之行是一次糾錯之旅。布什在糾正自己任內犯下的幾大錯誤:錯誤地一味支持以色列總理沙龍,打壓阿拉法特,致使中東和平進程走向死亡;錯誤地發動伊拉克戰爭,不僅使地區陷入動蕩,美國陷入伊拉克泥潭,而且使伊朗在地區坐大;錯誤地強行推行大中東計劃,使阿拉伯盟友對美離心離德;在伊朗問題上,一意孤行,缺乏與地區盟友協商,失去盟友信任,迫使海灣國家決意依靠自己,并走上核發展道路。 當前布什的中東政策著力于重建其親手破壞的地區力量平衡。但是,布什的一次中東之旅能不能消解其七年之過?目前看,有很大的疑問。惡果已經吞下,豈能輕易吐出來。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早已放言,在達成巴以最終談判協議方面不存在一個時間表,2008年底達成協議并不現實。而安納波利斯之后,以色列宣布新的定居點計劃以及近日在加沙大打出手,無疑也給布什制造了新的難題。而急劇增加的石油財富和新一代領導人出現使如今的海灣國家日益自信,美國企圖采用已沿襲上百年的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義手法,借助海灣國家去與伊朗分庭抗禮,這一想法顯得有點時過境遷。況且,在美自身對伊朗政策以及定位還模糊不清之時,一味讓盟友去承擔惡名,更不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