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論壇 2007年是巴基斯坦政局多事之秋,司法危機、紅色清真寺、總統大選等問題接踵而來,使巴政局全年處于動蕩之中。11月3日,穆沙拉夫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導致巴政局危機激化,也使得穆沙拉夫本人及巴基斯坦陷入“內外交困”。 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穆沙拉夫的對手主要是3“T”,即:“Ter-rorism(恐怖勢力)”、“TribunalActivism(司法干政)”和“TwinDemocraticStars(民主雙星)”。穆沙拉夫以“控制司法和打擊恐怖主義”為由實施緊急狀態,但實際原因是掃清司法障礙,打擊“司法干政”,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實施緊急狀態后,穆沙拉夫立即對最高法院和省級高法進行重大人事調整,最高法院與4省高等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全部換人,拘押了不斷掀起“倒穆”風潮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喬杜里。但一石激起千層浪,緊急狀態使穆沙拉夫成為眾矢之的。“民主雙星”主導的反對派擎起“倒穆”大旗,舉行示威抗議,迫使政府逮捕了數千示威者,并以“保護人身安全”為由,兩度軟禁貝·布托。貝·布托13日首次公開呼吁穆沙拉夫辭去總統一職,暗示一度看好的穆-貝聯盟出現嚴重裂痕。謝里夫和布托還尋求結成“倒穆同盟”。“恐怖勢力”則趁勢興風作浪。11月6日,數百名伊斯蘭武裝分子在巴西邊境省發動新一輪襲擊,攻占了斯瓦特地區多座小鎮,并占領了3座警察局和1處軍營;24日,極端分子在拉瓦爾品第制造了連環爆炸,造成數十人傷亡。 面對此艱難時局,軍人出身的穆沙拉夫審時度勢,大施“合縱連橫”之策,最終如其所愿地被高法確認為合法總統。巴最高法院分別于19日和22日撤銷了針對穆競選連任總統資格的6項訴訟,并裁決穆具有參選總統的資格。24日,巴選舉委員會最終確認現任總統穆沙拉夫在選舉中獲勝。穆沙拉夫也遵守諾言,在28日辭去軍職,并于29日宣誓就任民選總統。這樣,在經過難熬的“動蕩之月”后,穆沙拉夫終于如愿就任民選總統,依然如“不倒翁”似地掌控巴基斯坦政局。人們不禁要問,穆沙拉夫緣何能涉險過關?目前,國內研究巴基斯坦的人基本有這樣一個共識:主導巴基斯坦的因素是3A,指“Allah(真主)”、“Army(軍隊)”、“America(美國)”。穆沙拉夫之所以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它東南西北風”,主要就是他能獲得這三者的支持。 伊斯蘭教方面,巴基斯坦主流仍是溫和的穆斯林,他們反對原教旨主義的極端行為,穆沙拉夫早先“迫不得已”武力解決紅色清真寺問題實際上是給自己加分。穆沙拉夫非常重視樹立自己的溫和穆斯林形象,在短暫出訪沙特過程中,還抽空前往麥加朝拜,即為明證。穆沙拉夫曾坦言“軍隊給了我一切”,此次巴局勢激化后,曾有人推測巴軍可能發生政變。但目前巴軍絕大部分中高級將領系穆親手提拔,他們對穆忠心耿耿,而且,巴從未出現軍人政權被軍人推翻的先例。巴軍隊清楚,如果推翻自己的領袖,那就等于毀了自己的聲譽。美國方面,雖然在緊急狀態初期一度持“強硬”態度,維護其民主大國的聲譽,但其國家戰略的首要議題仍是打擊恐怖主義,而擁有六年反恐經驗、八年軍隊首腦和總統執政經歷的穆沙拉夫無疑是美反恐任務的最佳人選。20日,布什總統一改先前的批評態度,稱穆沙拉夫“是反恐戰爭的忠實盟友”,“說話算數”,相信穆沙拉夫推崇民主,被視為美向穆發出的“最強支持信號”。 不過,巴政局現在遠未塵埃落定。布托和謝里夫雖已分別遞交議會選舉提名書,但他們與穆沙拉夫三人間的政治博弈將更趨激烈,議會選舉將成為各方力量新的角逐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