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22日,溫家寶總理訪問新加坡并參加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取得豐碩成果,可謂建設“和諧亞洲”的東亞合作之旅。總體來看,中國推進東亞合作遵循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方針,統籌了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目前,山東省正積極推進環渤海灣經濟合作,以深度融入東亞合作。隨著東亞合作進程的推進,相信山東能繼續抓住歷史機遇,積極“卡位”,在助推國家戰略的同時,實現本省拓展發展空間,提高發展層次,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目標。 過去10年,中國成功推進東亞合作,實踐了統籌內外兩個大局的科學發展觀。東亞地區合作與中國地方發展、“走出去”戰略結合越來越緊密。東北振興計劃、環渤海經濟圈建設以及大慶油城的轉型,正與東北亞地區合作對接;西部開發、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與東南亞一體化建設對接;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滬深金融市場與東亞主要工業帶和金融中心彼此聯動,共同扮演地區經濟、產業分工的龍骨。隨著上海經廣州,直達新加坡的陸上交通動脈貫通,泛亞交通網絡日益完善,隨著今年中國新加坡將共建天津生態城,中國東盟將加強公路、鐵路、航空、信息通信的互聯互通,10+3合作將“一如既往,促進各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緩解和縮小發展不平衡狀態”等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中國與東亞的合作依存、融合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對山東而言,全面參與東亞合作多個合作機制是不錯的選擇。目前,東亞合作基本形成以東盟為核心的多層次合作框架,即東盟、東盟+中國(即10+1)、東盟+中日韓(即10+3)、東亞峰會(即10+6,除10+3國家外,再加上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中日韓合作等。合作領域主要涉及經濟、金融、社會、文化、安全等。因此,全面撒網可能不太現實,而集中精力發揮優勢,抓住東亞合作未來的增長點,及早卡位,應該是最佳選擇。由此來看,這兩年逐漸升溫的中日韓合作將是山東主攻的目標。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晤時達成了八條共識,這是山東實現快速“卡位”的捷徑。 除了第二條共識以外,其它七條都與山東密切相關。第一條的重點是,中日韓外長會將于明年在日本舉行,這意味著三方外長會議走向機制化。第三條的重點是制訂三國合作行動計劃,建立網絡秘書處,具體規劃和指導合作。這兩條說明,三方合作將走向有指導、有依托的機制化進程,有利于三方制訂長期行動計劃,加強協調,落實合作項目。這對山東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第四條的重點是繼續開展三國自貿區的聯合民間研究,加強物流合作。這條說明三國自貿區還沒有進入官方層次,加強物流合作是當前最務實的選擇,而在這方面,山東無疑擁有巨大優勢。 第五條是推進氣候變化、節能、環保合作,于2008年在中國舉辦“中日韓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科技合作論壇”。本條點出了今后中日韓的重點合作領域,也是最有可能帶動山東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能源節約型社會的新增長點。 第六條是推進金融合作、提高危機預警和防范能力,維護地區貨幣穩定。這是三國合作的重要領域。作為日韓在中國重要貿易伙伴的山東省,是中國與日韓兩國合作的最前沿和橋頭堡,近水樓臺,既先得月,又先臨風雨,在金融貨幣合作方面應有更超前的意識。 第七條,推動海上搜救交流與合作,開展奧運網絡反恐合作,共同防范禽流感等疫病傳播。這些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也都是山東能積極配合,甚至發揮主要作用的領域。 第八條,支持議會和青少年交往,于2008年在日本舉行三國青少年友好會見活動。這屬于社會文化合作的重點領域。在這方面,山東的優勢更強,歷來發揮表率作用,能夠繼續發揮急先鋒的作用。 總之,國家戰略要靠地方具體實施,地方發展需要依托國家戰略,這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意。正如我國家領導人所言,“東亞合作,前景廣闊”。山東正可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