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就在人們擔心由于伊朗未履行安理會1747號決議停止濃縮鈾而可能招致進一步國際制裁以及美可能軍事打擊的時候,陡然間卻又峰回路轉,利好消息接踵而來。繼5月28日美國和伊朗舉行近30年來首次雙邊直接會談后,5月31日伊朗與歐盟雙方代表又在馬德里進行了就伊核問題的新一輪談判。陰云密布的海灣上空忽然現出一絲亮色。
本月28日,應美國的主動請求以及伊拉克政府作為中間方居中穿針引線,伊朗同意會談并派伊朗駐伊拉克大使哈桑· 卡齊米 ·庫米與美駐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羅克在巴格達舉行了近4個半小時的大使級雙邊談判。布什政府從年初拒絕接受“貝克—— 漢密爾頓報告”中要求尋求伊朗幫助以穩定伊拉克局勢的建議,到今天主動尋求伊方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布什在“兩伊問題”(伊拉克安全與伊朗核問題)上的困難處境,反映了布什在這兩個問題上面臨的巨大壓力。美盟友及美國內部開始日益分裂退縮,認為制裁和軍事恐嚇會使危機進一步升級,要求美與伊朗直接對話呼聲日高。在此背景下,布什被迫決定與伊舉行雙邊會談。
此次會談,雙方將議題限定于伊拉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美伊的投石問路之舉,旨在試探各自的可能談判與合作的誠意。與美伊關系、伊核問題相比,伊拉克問題相對簡單,符合談判先易后難的原則,而且雙方在伊拉克安全問題上也有共同利益。同時,雙方也視伊拉克問題為試金石,如果雙方在此問題上開了個好頭,將為雙方日后的進一步會談以及擴大會談議題創造利好的氛圍。
從會談結果看,雖然沒有具體成果,但可以說一次很好的開端。會議氣氛“積極 ”,時間長達4個半小時,雙方不僅在維護一個安全、穩定、民主和聯邦制的伊拉克問題上看法,而且還表示將在一個月內將再次會晤。這對已冷凍近三十年之久的美伊關系來說,應該說也是不錯的成果。其實,僅僅雙方愿意舉行首次直接雙邊會晤本身也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破冰之舉了。
目前,美伊雙方正就會談內容進行各自的內部評估。美被迫同意會談,無疑將進一步增強伊朗的信心,短期內伊方退縮,暫停濃縮鈾的可能性降低,其所面臨的軍事和外交壓力也將有所減輕。由于美伊、歐伊都宣布將分別在6月舉行下一輪會談,圍繞伊核問題的安理會磋商節奏將放慢,醞釀對伊進行新制裁的決議討論將延后。若美伊下次會談能繼續取得進展,不排除雙方擴大討論議題,將核問題納入其中的可能。如果此舉實現,實際上是美變相放棄了要求伊朗暫停濃縮鈾這一談判先決條件。伊核危機也將可能進一步緩和,動武可能性降小。
就目前而言,美伊雙方都仍未做好實質性政策調整的準備,目前都處于試探階段。由于美、歐的退卻,伊朗的信心將進一步增強,并不斷抬高要價。對伊朗而言,其與美會談的根本用意在于核。若美不在核問題上作讓步,伊朗不會在伊拉克問題上與美進行實質性合作,不會誠心為美在伊拉克解套。從布什政策看,其對伊政策雖有調整,但并不徹底,具有內在矛盾性。一方面尋求伊的幫助,另一方面又推動對伊制裁和軍事威懾,并支持伊反政府勢力。這一政策難獲伊信任。雖然美伊直接對話給美伊關系帶來了新希望,但由于美伊長期敵對,其結構性矛盾短期難以緩解,雙方訴求也有巨大差距。美伊對話將是曲折而漫長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