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屆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幾乎與山東的黨代會同時開幕。論壇上,一向快人快語的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再次發出令亞洲人振奮的言辭,“亞洲時代已經來臨,亞洲將能夠在世界經濟與政治事務中發揮更具領導性的作用”。筆者認為,亞洲崛起的時代,正在為山東而今邁步從頭躍,在新起點上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提供新機遇。
從落后挨打到發揮更具領導性的作用,亞洲角色的轉換經歷了100多年,大致分四個階段:一是亞洲覺醒階段。亞洲人開始反思為什么落后于西方;二是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階段。亞洲人開始采取行動爭獨立,爭自由。三是亞洲參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階段。亞洲人開始為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而斗爭。四是亞洲復興階段。亞洲人不斷塑造著從個別到群體,從群體到整體的崛起奇跡,日本崛起、四小龍新興、東盟發展、中國和印度崛起,勾畫出亞洲振興的脈絡。
進入21世紀,亞洲時代在經濟上更具說服力。目前,亞洲占世界GDP總量的約1/4左右,外貿額占世界的1/3,外匯儲備占世界的70%,互聯網用戶占世界的25.5%。亞洲的人口是北美的5倍,歐盟的4倍。按目前相對增長速度,到2010年,亞洲經濟總量將超過歐盟,2020年與北美自貿區持平,2040年超過世界GDP總量的40%。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在向亞洲轉移。
中國經濟的崛起成為亞洲時代的發動機。中國秉持“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外交思想,實施“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政策。中國國家領導人一再強調中國是亞洲的一員,中國的發展要帶動亞洲的振興。亞洲國家得以分享中國經濟崛起的紅利。21世紀新亞洲的目標,正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所指出的,“應建立一個政治上和諧相處、經濟上平等互利、安全上互信協作、文化上交流互鑒的和諧亞洲”。作為中國的一個經濟崛起的大省,山東有理由為這個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也有理由在貢獻過程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助推力。
在這方面,山東獨具兩大優勢。首先是自然優勢帶來的持續機遇。山東位于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崛起帶上,對內經濟腹地縱深,對外經濟交往寬廣,有利于形成海陸結合的經濟結構。山東地理位置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面向日本、韓國等亞洲發達經濟體。改革開放之初,山東就領全國之先,與日韓等建立了密切的經濟交往關系,這有利于山東提升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競爭力,融入世界分工體系。
在亞洲時代,亞洲地區蓬勃興起的區域經濟合作,為山東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山東可借助自身經濟條件好,合作經驗豐富等優勢,搭上環渤海經濟圈、中日韓經濟合作、東亞合作、亞歐合作、東亞-拉美合作、亞洲-中東論壇等區域合作機制的平臺,拓展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
其次是文化優勢帶來的放大效應。山東是孔子的故鄉,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在亞洲時代,亞洲經濟的復興也帶動了傳統文化的再度活躍,儒家思想再次獲得時代的新生,孔子再度成為中國軟實力的“代言人”。隨著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落戶,養育了孔子的山東大地也將從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資產中受益無窮。更為可貴的是,經儒家文化熏陶的山東人,具有寬厚,豪情,尚學,好進等特點。這種性格特征更能適應全球化時代的競爭與合作,更能適應亞洲崛起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在新歷史起點上的山東,不僅需要一向腳踏實地的傳統精神,更需要放眼世界的宏大視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創新精神,將山東省的發展融入到亞洲振興的洪流中。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