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開幕大會上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重要報告,其中對新時期中國對外工作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不僅為正在穩步崛起的中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而且昭示了中國大外交的美好藍圖。
關于新時期中國大外交的戰略方針,報告第三部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全局高度明確指出,應以統籌兼顧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尤其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展望未來,隨著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與深入參與國際體系,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互動將更加緊密頻繁,需要我們統籌內外、趨利避害、保持主動。
關于新時期中國大外交的基本原則,報告第十一部分“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進行了完整而系統地闡述。這些闡述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應對現實國際熱點問題正在并將繼續發揮指導作用。
繼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和諧世界業已成為新時期中國大外交的主題詞。報告指出應遵循聯合國憲章,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準則,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四種精神,并從政治、經濟、文化、安全與環境保護五個方面全面揭示了和諧世界的基本內涵:政治上致力于國際關系民主化,順應國際格局多極化趨勢;經濟上致力于均衡、普惠、共贏的全球化,堅持自由貿易原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重啟WTO多哈回合談判;文化上致力于求同存異與維護世界的多樣性,大力弘揚中華和諧文化,反對文明沖突;安全上致力于相互信任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在“朝核”與“伊核”等問題上堅持通過談判加以解決;環保上致力于確保人類可持續發展,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妥善兼顧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堅持不干涉內政,如在緬甸、蘇丹等問題上尊重有關國家的主權,反對動輒實施制裁;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以實際行動消除“中國威脅論”,重申中國永不稱霸與永不擴張的基本國策。
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有效兼顧中國自身發展與外界的正當關切,努力縮小南北差距,完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通過磋商協作妥善處理國際經貿摩擦,穩步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好處惠及世界。
堅持并不斷完善外交總體布局。在大國外交上同發達國家尤其是美、歐盟、日、俄等繼續加強戰略對話;在周邊外交上繼續深化與鄰國的睦鄰友好與務實合作,完善“10+1”、“10+3”、上海合作組織、“六方會談”等區域經濟與安全合作機制;在發展中國家外交上適應新的形勢,加強團結合作,重點與印度、巴西等“新興大國”增進互信,通過“中非合作論壇”等穩步推進與非洲、拉美地區關系;在多邊外交上進一步參與多邊事務與國際組織,重點是聯合國、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等,繼續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在應對諸多國際與地區熱點問題上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義務,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外交手段上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與民間外交等各種渠道,多管齊下、剛柔并濟。
總之,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關于對外工作的論述,繼承發展了去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的精神,明確把中國定位為建設性與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不僅要求新時期外交工作增強主動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極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而且承諾穩步地為國際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從而使得新時期的中國大外交前景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