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北京報道
10月21日,雖然是工作日,但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為楊振寧先生設立的緬懷室外,前來吊唁的群眾仍然絡繹不絕。從清華大學西門到高等研究院,沿路上,海報新聞記者看到不少手拿鮮花的群眾。
為深切緬懷楊振寧先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在科學館一樓119房間設立楊振寧先生緬懷室,于2025年10月18-24日期間,接受各界友好人士吊唁。緬懷室開放時間為每天上午九點到晚上九點。
“我已經畢業快50年了,楊振寧是我的校友、老前輩。他是一個高尚的人,為我們國家的物理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希望他一路走好。”王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記者在排隊等待進入科學館時,一名外賣員將手里的鮮花遞給隊尾的一位女士,表示有人遠程下單送來鮮花,向楊振寧先生表示悼念,希望她一起帶進緬懷室,獻給楊先生。
走進科學館一樓,花束環繞楊振寧先生曾無數次走過的走廊。悼念者們安靜地排隊,依次進入緬懷室,向先生的遺像深深鞠躬,獻上鮮花。
“他在我心中就是明星。”從北京順義區趕來的潘女士熱切地對記者說。在她看來,楊振寧先生的一生為強國富國做出巨大貢獻,他赤誠的愛國之心、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值得每個人敬仰。
正如清華大學在緬懷文章中所寫:楊振寧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傳奇,是心懷家國的永恒回響。“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是他的治學態度,也是他的人生態度。正如他鐘愛的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楊振寧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閃耀在人類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據清華大學公眾號,楊振寧于1949年-1955年擔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1966年擔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教授,1966年-1999年擔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1999年起擔任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同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責編:姜雪穎
審核:魏鵬
責編:魏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