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的內心都經歷著不同情緒的沖刷與洗禮。從古人“悲秋”的感嘆,到現代人常說的“emo”,情緒始終貫穿我們一生。如何理解情緒、接納情緒,并與之和平共處,不僅是個人成長的必修課,更是當代人獲得內心平靜的重要途徑。
“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
真正的情緒穩定,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能與所有的情緒和平共處。情緒是內心的信使,每個情緒都有它的功能和意義。當我們拒接負面情緒,反而加劇其影響。
簡單的“三步走”可以幫助我們接納情緒。
第一步:覺察身體的感受,用心去感受自己身體因情緒產生的種種反應,去辨別它。
第二部:為情緒準確命名,比如我現在很傷心,我現在感到些許焦慮。
第三步:肯定的告訴自己“此刻有這樣的感受是正常的”。思考情緒想讓我明白什么?我現在應該做什么?
我“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
“我允許”就像人生的一道重要議題,需要我們去反思,去探討,去理解,然后恍然大悟。
莫言說過:“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而是允許發生。”許多焦慮情緒源于試圖掌控不可控之事。就像成語“杞人憂天”,過度擔憂只會消耗自我。
“情緒穩定”不等同于壓制負面情緒,其核心在于看見,理解和消化。看到情緒背后的原因,理解我們內心的深層需求,最終,自己接納存在負面情緒的自己。
了解情緒的季節密碼
步入秋季,許多人會感到疲憊和低落。“悲秋”不僅是文學敘述,更是有科學依據的心理體現。
專家認為,日照時間的縮短,可能導致人體多種神經遞質的分泌發生紊亂,溫差變化是誘發精神心理障礙的重要應激源。另外,加上開學季、年末工作收尾等社會壓力的疊加,秋季成為不同年齡段情緒問題的高發季。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主任心理治療師劉旭提醒,有抑郁或雙相障礙病史者、女性、兒童青少年、老年人、長期室內工作者、光照暴露不足者、居住在日照時間短的高緯度地區者更需警惕季節性情感障礙。
世界萬物皆有陰陽兩面,正因我們體驗過悲傷的深度、困惑的迷惘和憤怒的灼燒,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快樂的輕盈、更從容地品味平靜的寧和,也更懂得幸福的珍貴。
情緒不是敵人,而是內心的導航系統。它告訴我們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需要改變。當我們能夠擁抱所有情緒,也就真正擁有了完整而豐富的生命。
(海報新聞實習編輯 黃高瑾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每日電訊)
責編:付興帥
審核:馬震
責編:馬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