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評論員 朱延魯
據九派新聞等媒體報道,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建言,建議學校取消電子屏上課,回歸黑板。該網友稱,現在學校使用電子屏上課的現象比較普遍,字體五花八門,學生長時間看屏幕,眼睛會很疲勞,如今中小學生近視的比例這么高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所以建議學校取消電子屏上課。
一時間,關于學校特別是中小學課堂是否應該使用電子屏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有網友支持留言板上的建議,認為中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關鍵期,長時間看電子屏幕確實會造成眼睛疲勞,給視力造成一定傷害,而且回歸黑板,老師寫板書的過程也是與學生們一起思考的過程,這樣更利于老師把握課堂節奏、激發課堂活力。但也有網友認為,電子屏有許多黑板不能比的優勢,比如在講解比較抽象復雜的知識時,電子屏可以用動畫、視頻等形式更加生動地展現出來,利于學生們理解與掌握,同時,電子屏幕還可以實時更新海量知識資源,幫助學生們開拓視野,所以,不能輕易舍棄。
說實話,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室到“大屏閃爍、資源多元”的多媒體課堂,本是教育領域順應時代發展、追求教學優化的一大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得到不斷豐富、知識傳播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而且課堂的趣味性與吸引力也顯著增強,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們構建起一個更加廣闊的知識獲取平臺。不可否認,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多媒體課堂中像電子屏幕這樣的硬件設施更容易引起學生們眼睛疲勞或不適。但需要看到的是,在學校使用電子屏幕這個問題上,并不是只有“全面保留”和“徹底取消”兩個選項。所以,不管是對學校而言,還是對家長們來說,與其糾結課堂上電子屏幕的去與留,不如共同探索更加科學與人性化的中間路徑。這樣,既能讓電子屏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其優勢,又能將負面影響有效降低。
目前來看,全國已經有多個地方、多所學校針對電子屏幕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進行了新的嘗試與探索。比如杭州一小學將每周五上午定為“素課日”,要求所有班級關閉電子屏,老師上課不能用電子課件,完全回歸傳統的板書教學;武漢部分小學則在教室的一體機電子屏后臺植入了“限時軟件”,老師每節課累計使用電子屏12分鐘后,屏幕自動關閉;安徽則制定出臺了“加強版”近視防控措施,明確要求全省中小學每節課使用視屏類電子產品不超過15分鐘,幼兒園盡量做到“零使用”等。可以說,這些創新舉措為解決課堂上電子屏幕使用的利弊難題提供了思路與借鑒。但要徹底化解電子屏在教學中的矛盾,還需要在更大范圍內從教育理念、技術升級、教學實踐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真正優質、健康的教育教學環境,實現提升教學質量與保障學生健康的雙贏目標。
責編:張靜寧
審核:單蘊菁
責編:單蘊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