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張海振 記者 金立紅 報道
“不限學歷,不限專業,考出BIM證書(工程專業技能證書),掛靠公司,躺著就能掙錢……”近日,有多位網友向海報新聞反映,一些非從業者看中“掛證”有利可圖,于是不斷考證,四處“掛證”。結果,有人考取了十幾本證書卻發現含金量不高,有人因掛靠考證被騙錢財。
掛證,是指個人將自己的資質證書掛靠到非供職企業名下,以獲取報酬的行為。由于收入可觀,滋生了“干活的沒有證,有證的不干活”亂象,這些亂象在諸多行業尤其是工程建設領域長期存在。
掛靠證書違法嗎?其中風險有幾何?如何避免“掛證”踩坑?海報新聞對此展開了調查。
張立本(化名)多次考證
兩年考證12本,轉賬30多萬元
今年28歲的張立本(化名)就是被騙者之一。張立本是遼寧沈陽人,本科學歷,畢業后從事建筑行業。他在刷視頻時無意間發現,有人說證書掛靠每年能有幾萬元的收入,當即動了心。
2020年8月,遼寧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給張立本打來電話說,辦一本郵電BIM證書可以掛靠給工程企業投標使用。他們負責對接用證公司,用一次支付5000元使用費,一年使用五六次。于是,張立本向這家公司微信轉賬學費4000元。
2021年8月,河北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聯系張立本,稱BIM工程師、郵電裝配式工程師、國家人事培訓網EPC高級項目經理等企業用證需求量很大。這一次,張立本微信對公轉賬5000元。
2022年1月,河北某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員工又告知張立本關于碳排放證書兼職賺錢的情況。張立本沒有猶豫,微信轉賬7460元……
“他們就是用高收益誘惑我,讓我辦了一本又想辦第二本。”從2020年6月開始到2022年年底,張立本多次交錢“考證”。盡管這兩年間有多家機構失聯,但在下一家機構聯系他時,張立本還是鬼使神差地給對方轉了賬。
兩年里,張立本向多家考證機構累計轉賬32萬元,辦理證書12本。他告訴記者,32萬元中,有五六萬元交的是考試費、課程費,剩余的20多萬元則是通過對接人找掛靠公司或辦理入庫證明的費用。在這個過程中,他參加過兩次考試,并且通過了人臉識別認證,但后來幾次只交錢就拿到了證書。
“考了那么多證書卻始終沒有掛靠,我是不是被騙了?”直到2022年年底,后知后覺的張立本才反應過來。
阿元被偽造的“河南農業大學”的專科學歷
偽造學歷“代報名”
只有高中學歷的阿元也因“掛證誘餌”上鉤了。阿元是廣東人,從事通訊行業,他考的是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證書。
“對方跟我說不限學歷、不限專業。”2021年,阿元在某視頻平臺刷到了關于考取一級注冊消防證書的廣告,他專門查看了評論區,發現有不少網友說考完之后“掛證”獲得了高收益。
阿元很心動,他覺得自己平時除了工作之外還有不少空余時間,所以主動聯系了發布視頻的作者。
互加微信后,視頻發布者給阿元發了幾張截圖。“她發了三年的‘掛證’收益,一年有9萬,三年有27萬。”現在回想起來,阿元明白了,這些都是偽造的,但當時不知為何卻深信不疑。
后來,阿元在對方介紹的考證機構里報了名。
根據轉賬記錄顯示,2021年12月5日,阿元向對方轉賬7480元;2022年7月27日,轉賬1500元用于代報名,后續又向對方轉賬數百元。
職業資格證書既是一道門檻,也是一道安全閥。一般情況下,考取常見的證書都對學歷有一定要求。然而,阿元報名的考證機構,不僅承諾他學歷不是問題,而且還給他偽造了河南農業大學的專科學歷。
從2022年到2023年,該考證機構兩次替阿元代報名。在考前審核階段,阿元并沒有因為學歷造假而被刷下來。不過,阿元兩次考試成績都不合格。
2024年3月,阿元瀏覽網頁時發現,有律師指出“代報名”有違法風險。他立馬搜索中國人事考試網查詢相關規則,卻發現根本查詢不到自己的報名信息。隨即,他又查詢發現考證機構已被注銷。
阿元感到心灰意冷:“即使兩年內考三科,但是等到三科都考過了,考試中心一查就能查出我學歷造假,到那時我一樣也拿不到證書……”
阿元的報名信息已無法查詢
“掛證”亂象風險有多大?
幡然醒悟后,張立本與阿元都選擇了報警。
海報新聞了解到,經調解,目前,阿元拿回了自己繳納的全部費用,張立本的退款程序還在進行中,其案件涉及的相關人員已被警方立案處理。
然而,有人陷入“考證迷局”,也有人質疑“掛證”不靠譜。
持有二級建造師證書的劉女士向記者反映,自從她考出證書后,就有機構主動找上門來,表示可以“幫忙掛靠”。
“從2015年到2020年,每年用證費用只有幾千塊錢,當時不需要掛靠社保,現在掛靠證書還需要掛靠社保。”劉女士透露,交完社保以后,每年到手費用是6000元-8000元不等。但是,要想通過“掛證”獲得收益,還需要進一步的培訓,需要繼續上課,再考一個相對簡單點的培訓證書,準備時間大概兩三個月。
在劉女士看來,“掛證”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只跟公司資質有關系,那‘掛證’風險不大。但如果‘掛證’跟項目有關,那這個項目一輩子都跟你有關系;如果需要項目經理帶班,你還必須得去現場。如果項目出了問題,你就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如今,劉女士已經從事了相關行業,不再走“掛證”這條路了。
張立本的證書之一
考出來的證書含金量有多大?
記者在各平臺搜索“考證”“證書”“掛靠”等關鍵詞,發現仍有不少中介機構打著官方旗號做宣傳。這類機構是否被國家承認?考出來的證書含金量有多大?
一位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告訴海報新聞記者:“這類證書基本等同于行業內的培訓合格證書,甚至是否有真的培訓都不得而知,有些課只需要線上刷課,考出來的證書沒有認證,更談不上有多少含金量了。”
該職業技能鑒定專家以“心理治療師證書”舉例說明:“心理治療師由國家衛健委全國統一組織考試,國家衛健委、人社部發證,是目前國家認可的唯一心理咨詢與治療執業證書,其含金量和行業認證水平早已超出國家二級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現在很多社會上的非醫療人士也在考,這時候就產生了代報名的灰色產業鏈。比如報名費9000元,代報名就需要2萬元。但是就算考出證書,非醫療人員也無法從業,掛靠企業更是存在很多隱患。”
該專家還提到,“消費者想知道自己考取的證書是否具有含金量,可以打電話給人社部門,問問認不認這個證書就知道了。”
“我見到過很多這種證書。”另外一位人社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類證書通常會找一些模棱兩可的職業名稱,鉆空子逃避公安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的檢查。“比如某些認定證書、崗位能力證書,對方會說消費者參加培訓了,他也提供了相關課程,怎么能認定這是詐騙?所以相關部門對這類證書的取證的確存在一定難度。”
北京安劍律師事務所周兆成認為,這類考證掛靠行為是不合法的,所簽訂的協議也不受法律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二十六條,建筑施工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個人使用其資質證書和營業執照來承攬工程。第六十六條則明確規定,建筑施工企業轉讓、出借資質證書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許他人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的行為是違法的,將導致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甚至吊銷資質證書等法律后果。
周兆成表示:“考證機構宣傳代報名及偽造學歷已經涉及違法。培訓機構為考生造假學歷可能觸犯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即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
責編:付興帥
審核:田連鋒
責編:田連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