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報道
“終于不用跟黃牛搶了!”11月11日晚8點,泡泡瑪特大規模補貨LABUBU 3.0(前方高能系列),北京消費者李女士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分享了成功下單的截圖。作為該系列的忠實粉絲,她此前蹲守三個月未獲一娃,如今通過泡泡瑪特官方微信小程序原價購入整盒,直言“幸福感爆棚”。這場覆蓋多日的全渠道補貨,是泡泡瑪特2025年第五次針對該爆款系列的集中供給。根據經驗,泡泡瑪特產品會不定期補貨,每次大規模補貨后產品價格均會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出價價格下滑近5成。
11月12日上午,記者在二級市場了解到,經過前夜的大規模補貨,前方高能系列價格再次出現下跌。整盒的成交均價從前日的572元降至551元上下,降幅在3.6%,隱藏款“本我”的二手價格更是出現大幅下跌,從前日639元的成交均價降至565元上下,甚至有人以440元的低價成功入手,最大降幅高達31%。
泡泡瑪特曾開啟多次補貨,官方下場平抑炒價
得物App數據顯示,第三代LABUBU今年已開啟四次補貨,分別為6月18日、9月22日、9月28日、10月31日。其中,由于第三代LABUBU一直處于產品稀缺狀態,在6月18日首次補貨時價格回落最多,以隱藏款“本我”為例,次日成交均價由峰值的4465元回落至2443元,價格回落近45%,此后3波補貨價格(不含11月11日)分別回落5%、15%和4%。盡管多次補貨,作為最經典的LABUBU系列之一,第三代LABUBU仍然具有較高的保值率,隱藏款“本我”在本次補貨前的市場價高達639元,仍然保持4.4倍的溢價。
今年,第三代LABUBU多次補貨對價格的影響(以隱藏款“本我”為例)
第四代LABUBU也呈現同樣的價格回落趨勢。得物App數據顯示,以第四代LABUBU(心底密碼系列)在今年9月25日、10月20日、11月6日有3次大規模補貨,隱藏款“愛心”價格分別下跌了13%(下跌72元,從558元下跌至486元),6%(下跌21元,373元下跌至352元)、11%(下跌37元,從334元下跌至297元)。
全渠道大量補貨,勸退黃牛炒價行徑
記者從泡泡瑪特官方獲悉,此次“雙11”補貨覆蓋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抖音官方直播間、淘寶及京東旗艦店等五大核心渠道,單日補貨峰值出現在11月11日晚8點,僅天貓旗艦店1小時內銷量即突破30萬件,全渠道累計銷量超百萬件,剩余庫存仍在持續釋放中。
11月11日晚10點,記者在抖音直播間看到,仍在不斷補貨LABUBU3.0系列,主播實時播報庫存余量,多款常規款保持上架狀態超15分鐘,打破了該系列此前“上架即售罄”的常態。
同時,搶購現場呈現冷熱不均的景象,普通消費者從容下單,而曾活躍在二手市場的黃牛則有集體“退潮”之勢。在多個潮玩交易群,此前加價3倍回收的黃牛紛紛下調報價,整盒的個人回收價從600元上下跌至550元左右,仍鮮有人問津。“壓了三整端貨,現在每件要虧200多元,只能認栽。”一位黃牛向記者吐槽,頻繁補貨讓稀缺性消失,投機空間已徹底關閉。
二手價“腰斬式”回落,普通款甚至跌破原價
補貨行動引發消費者群體分化,核心粉絲紛紛叫好,認為終于能公平購買;部分早期高價入手的玩家則表示“心態失衡”,在社交平臺吐槽“早買早吃虧”;而投機者則加速離場,二手平臺出現大量“虧本轉賣”信息。
大規模補貨直接引發二手市場價格震蕩。11月12日上午,據二手交易平臺千島APP的數據,LABUBU 3.0系列單個盲盒的成交均價從6月的1100元跌至當前200元左右,接近99元/個的原價水平。其中曾被炒至4500元的隱藏款“本我”,最新成交均價僅565元,較峰值跌幅超87%,甚至有人以440元的低價交易成功,部分拆盒未拆袋的單品甚至低至400元。
“雙11”大規模補貨后,前方高能系列價格走低
而普通款的價格更是一路走低,除了“平靜”外,其他普通款的價格已經跌破99元的原價,最新成交價格在75元上下。記者在黃牛群看到,有不少人以低于原價的價格拋售LABUBU3.0系列盲盒,甚至有人稱“83元收前方高能,不挑款,一個也行。”
二級市場中,不少人低于原價收購LABUBU3.0系列
“價格回歸理性是必然結果。”業內人士分析,潮玩的核心價值在于IP情感認同,而非投機屬性。此前黃牛通過壟斷貨源炒作價格,既損害消費者利益,也透支品牌信任。泡泡瑪特的補貨策略本質上是通過供需調節擠壓投機空間,讓產品回歸消費本質。
記者發現,泡泡瑪特多個系列的二手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常規款價格企穩,部分冷門款式甚至低于原價銷售;而年初拍賣價達108萬元的限量薄荷色LABUBU等稀缺藏品,價格并未受明顯影響。“真正的收藏者關注的是IP價值和稀缺屬性,而非量產款的短期溢價。”資深潮玩收藏家陳先生表示,補貨讓更多人能接觸到喜愛的IP,反而有利于潮玩文化的普及。
消費者分化與市場反思 潮玩行業走向理性
供給策略調整引發資本市場短期反應。截至10月27日,泡泡瑪特股價較歷史高點下跌超30%,市值蒸發逾1400億港元。但多家券商機構仍給出積極評級,認為補貨策略雖短期影響市場情緒,但長期將擴大用戶基礎、提升品牌口碑。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泡泡瑪特整體收益同比激增245%至250%,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均實現爆發式增長,基本面持續向好。
“股價波動是市場對供需變革的正常反應。”業內分析師指出,此前泡泡瑪特依賴限量發售維持IP熱度,雖短期見效快,但長期面臨黃牛炒作、消費者不滿等風險。此次通過產能升級實現規模化供給,是從“稀缺驅動”向“價值驅動”的轉型,有利于品牌長期健康發展。
“我蹲了四次補貨終于買到,雖然等了兩個多月,但原價入手很值。”廣州大學生沫沫曾加入付費補貨通知群,卻遭遇“付費后停更”的套路,此次通過官方渠道順利下單,讓她對品牌重拾信任。
此次事件也引發行業對潮玩商業模式的反思。業內人士強調,盲盒的“上癮”屬性帶來監管不確定性,黃牛炒作和假貨泛濫會損害行業根基。潮玩品牌應回歸IP運營本質,通過優質內容創作和合理供給機制,實現商業價值與消費者利益的雙贏。
責編:馬婉瑩
審核:高娜
責編: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