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杜鄭敏 報道
近日,據權威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的中國智能音箱全渠道銷量305.7萬臺,同比下滑11.9%,前三季度市場持續調整。這與2020年巔峰時4020萬臺的年銷量形成強烈反差,彼時行業年增長率高達125%,如今市場規模已縮水近六成。
數據來源 洛圖科技
雖市場規模在縮水,但線上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6.1%至16.3億元,產品均價攀升至280元。這一數據折射出行業正從“價格戰驅動”轉向“價值升級驅動”,頭部品牌通過AI技術重構產品競爭力,而消費者需求也在場景化、個性化方向持續進化。
回溯至2019年,智能音箱曾是消費電子領域的明星產品。天貓精靈單日百萬銷量、小米“百元機”策略、百度補貼戰等標志性事件,推動行業規模在2020年突破4700萬臺。
然而,過度依賴價格戰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百元級基礎智能音箱充斥市場,功能、外觀、定價高度相似,加上智能音箱技術壁壘低,在功能體驗上難有突破,無論是低端產品體驗不佳,還是高端產品在音質等方面相較專業音箱缺乏競爭力,都使消費者對其熱情逐漸冷卻。
同時,智能手機、平板、智能電視等設備的普及,進一步削弱了智能音箱的優勢,其可替代性越發明顯。
小度智能音箱
面對困境,AI大模型的滲透正成為行業破局關鍵。2025年前三季度,搭載大模型的智能音箱滲透率達33%,小米“超級小愛”、百度文心大模型與DeepSeek雙核驅動等產品,推動交互從“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升級。例如,小米健康屏可實時監測老人心率、跌倒風險,并自動聯系緊急聯系人。
消費者對智能音箱的態度呈現分化。北京的李先生給父母買了智能音箱:“爸媽每天用它唱歌、問天氣,很實用”。但另一位用戶韓女士吐槽:“叫它放兒歌要綁會員,有時還突然出聲音,現在只用來問時間”。尹女士則頭疼設備“串話”:“叫‘小愛’,按摩椅的‘小奧’倒響應了”。
目前來看,智能音箱市場的復蘇之路充滿挑戰,AI大模型雖帶來一定變革,但要真正實現智能音箱的“逆襲”,不僅需解決技術融合問題,更要打破智能家居生態碎片化困局,提升內容服務質量。
責編:于琳琳
審核:辛然
責編:辛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