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異地就醫,患者無需再攜帶膠片,接診醫生可以通過云端影像了解病情,目前,已有北京、天津等共26個省份實現省級平臺端影像數據跨省調閱。信息可共享,是否就等于結果能互認?診療效率和質量還能怎樣再提升?本期《新聞1+1》關注:醫學影像跨省共享,解決就醫啥難題?
可解決百姓異地就醫哪些問題?
醫學影像跨省共享,對于患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國家醫保局大數據中心副主任趙秀竹對此進行介紹。
第一,醫學影像跨省共享相當于架起一條信息化高速公路,提供了群眾健康服務基礎設施。異地就醫的時候,老百姓不用背著好多的膠片到處跑。
第二,老百姓不用去找多少年以前片子,到醫生的工作站就可以調閱出來,提升人們看病的便利度。同時,醫生可以看到患者在不同的地方、時間拍攝的相關影像資料,了解患者動態病情演變,對醫生進行病情判斷、治理、手術相關規劃等提供一定參考。
醫保影像跨省共享能幫醫生什么忙?
醫保影像跨省共享,對醫生判斷病情有哪些直接改變?趙秀竹對此進行了介紹。
與傳統的物質膠片對比,膠片有可能會被折損,容易被污染,對醫生的診斷會產生不良影響。通過線上影像云調閱過來歷史資料是全息的,也可以精準地看到它的斷層,有利于醫生對病人的病情進行精準的診斷。
同時,通過歷史數據的比對,醫生可以判斷患者病情是否發生了巨大變化,對醫生的診療方案也有輔助作用。
跨省共享是否等同于診斷結果互認?
趙秀竹介紹,影像資料對醫生診斷來講是提供診斷參考作用。對影像不同的判斷是醫生根據自己的診療經驗、技術水平來進行精準診斷的。如果患者病情變化比較快,需要重新拍片要遵醫囑。
影像調取如何確保患者隱私安全
趙秀竹表示,在推進這項工作中從兩方面考慮了安全關工作:
存儲安全方面,采用了國產密碼的服務應用,經過了三級及以上的等保測評和密碼測評。同時,醫保影像云也獨享安全體系所需的軟硬件來確保存儲安全。調閱安全方面,在個人授權環節尊重病人意愿,如果病人授權醫生調閱他的資料,就可以通過掃碼進行授權。有些老人無法進行掃碼時,醫生會當面問他是否同意授權,如果同意,醫生可以代為授權,來確保患者的隱私安全。
責編:
審核:鄧玉莉
責編:鄧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