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任務,也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
浙江河網密布,90%的鄉村沿水分布,如何讓這些鄉村因水而興,為村民打造優質的親水生活空間?浙江金華浦江縣通過創新打造“15分鐘親水圈”,不僅實現了人水和諧共生,更探索出一條以水興產、以水促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立冬時節,在浙江金華浦江縣的一處水庫的安全區域,游泳愛好者們正為今冬的第一次冬泳熱身。
浦江縣冬泳俱樂部負責人 徐飚:大家有一個很好的環境,這樣游起來大家都會比較開心。
水庫安全員:冬天人如果很多的話,我們都會開一個摩托艇下去,保證他們的安全,然后一直護送他們上岸為止。
幾公里外,壺源江的溪流旁,釣魚協會的成員們正專注訓練。
當地居民能夠享受水帶來的幸福感,得益于一張覆蓋全縣的“15分鐘親水圈”規劃圖。
2023年,浦江縣水務局成立“15分鐘親水圈”工作專班,作為團隊的核心成員,傅克平通過實地調研,梳理出群眾最真實的需求:游泳人需要安全開闊的水域,釣魚人希望增設釣魚平臺,騎行散步的市民希望沿水綠道貫通。
浦江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 傅克平:我們在打造“15分鐘親水圈”的時候,其實一直在堅持看老百姓需要什么,看看老百姓覺得這個地方應該怎么整治。
把大家的需求一一梳理、歸類、串聯,親水圈工作專班的成員現場勘查,拍攝實景照片,甄別區域的優劣勢,標注改造提升的具體方向。五年間,經過數百張圖紙的反復打磨,紙上藍圖已變成覆蓋全縣98%村社的“親水圈網絡”。
浦江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 傅克平:像這樣比較大的,人口集中的區域,我們就設計成大的親水圈;如果是小的就設計成小的親水圈。浦陽江和壺源江兩條“綢帶”作為線串起來,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樣的共同發展。
在親水圈設計圖紙上,不僅有生態堰壩、娛樂設施、科普欄,還保留了古樹、古渡、老碼頭等原生元素。如今,“出門500米見綠、1000米見水、2000米可親水”的美好愿景已成為村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張產業升級圖 激活親水共富泉
“15分鐘親水圈”不僅回應了民生關切,更繪就了產業升級、強村富民的發展藍圖。
記者在浦江采訪的時候,看到這個曾經的水污染重地,如今因水而興,成為游人如織的網紅打卡點,“親水經濟”活力迸發。
浦江縣上河村之前因為水晶加工導致河流變成了牛奶河、垃圾河。為了“還河于民”,浦江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三年關停污染企業2萬余家,水晶產業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發展成“四園一鎮”的產業集群。為守護好這“一江碧水”,當地還加強科技巡河,增強動態監管力度。
浦江縣大畈鄉黨委書記 張丹東:這個變化我們覺得非常大。一個是我們沿著河道把這些游步道進行了整治,很多的平臺離水很近,你稍微彎下腰就可以觸碰到水,有一些比較險的地方,我們可能把它做成一個棧道或者觀景平臺、休憩平臺。
水清之后,圍繞“城鎮品質化、鄉村特色化”思路,浦江縣的親水圈地圖全新升級,一張圖演變出一村、一地的239張“15分鐘親水圈”地圖,拓展的不僅是空間規劃,更是發展藍圖。
在浦江縣大畈鄉,壺源江蜿蜒轉身,勾勒出一片獨特秀美的親水營地。即便在旅游淡季,這里依然熱鬧。
浦江縣大畈營地負責人 虞水水:周一到周五,每天學生基本上把這里填滿,平均人數在800到1000名學生。
周末,沿河、沿溪的親水民宿格外受歡迎,民宿老板們也在親水房型設計上下足了功夫。
浦江縣湃橋村民宿主理人 張雄飛:“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這對我們民宿經營者來說是很大的鼓舞。接下來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增加設施,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讓游客有更好的親水游玩體驗。
從問需于民的調研圖紙,到精雕細琢的設計藍圖,不斷擴展的親水圈地圖清晰勾勒出“親水共富”的現實路徑。2024年,浦江縣濱水旅游收入35.5億元。水生態價值轉換61.4億元。
一張未來發展圖 擘畫幸福河湖新愿景
從治理污染到激活資源,從規劃設計到落地見效,浦江的親水事業沒有止步。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點,一張更為宏大的“幸福河湖”未來發展圖正在鋪展。
浦陽江是錢塘江的一級支流,在它的上游浦江線段,安華水庫擴容工程正利用冬季施工黃金期加緊推進。
安華水庫擴容提升工程(浦江部分)Ⅱ標段項目負責人 于秦:目前我們投入八臺挖掘機,兩臺鎬頭機,主要是為了保證非汛期的黃金施工期,為后續汛期水面以上的施工做準備。
這項工程不僅著眼于提升防洪能力,更在規劃中融入庫區生態旅游環線,是未來親水圈建設的關鍵一環。
浦江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 傅克平:安華水庫擴容后,我們叫它白馬湖,白馬湖“15分鐘親水圈”用8.8公里環湖綠道和6座公路橋、人行橋串聯成線,打造成浦江縣水上運動基地。
采訪中我們發現,浦江縣“15分鐘親水圈”不僅是畫一張靜態的圖,更是要畫出一條動態的、讓山水資源持續轉化為共富動能的發展之路。
浦江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 傅克平:可以這樣說,我們浦江沒有一片水是閑置的,我們浦江的每一滴水都充分發揮著它的防洪效益、灌溉效益、生態效益、生產效益和生活效益。
為了讓親水圈建設更加精準、更富特色,傅克平帶領專班成員設計規劃了38條游線圈,串聯賞秋葉、葡萄采摘等特色景點。
浦江縣橫山村以葡萄產業聞名,依托清水、親水理念,當地傳統葡萄種植實現質的飛躍,農產品品質與品牌價值同步提升,傳統種植業煥發新生機。
浦江縣橫山村黨支部書記 曹龍水:我們通過設施農業,包括我們現在水務這一塊的滴灌工程,科技全部運用到了農業身上來。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整個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這條“因水而興”的發展之路正輻射到一個個鄉村。
浦江縣大畈鄉黨委書記 張丹東:就我們大畈鄉而言,我們的目標是把它建設更加美麗,讓游客因水而來,產業因水而興,村民因水而富,從而讓“15分鐘親水圈”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黃金水道,打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
當每一座山都不閑置,每一片水都運轉起來,鄉村振興便有了不竭的動力。從治水、賦能到激活,浙江的水美鄉村建設正以水為墨,繪就現代鄉村生活新圖景。
浙江省水利廳副廳長 黃黎明:良好的河湖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一步,我們將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一核心任務,真抓實干、善作善成,全域推進5000公里農村水系治理,加快推動“15分鐘親水圈”全覆蓋,支撐“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建設。全面激活鄉村發展動能,顯著提升城鄉居民臨水、親水、享水的便利度、獲得感與幸福感。
監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梁麗娟 王凱博
記者丨劉悅欣 楊尚沅
編輯丨張博
協拍丨浦江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
審核:劉旋
責編:劉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