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央視網
手機查看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社交娛樂的一個重要方式,不僅是成年人,也包括未成年人。據《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這些孩子成長于網絡環境,有的甚至還沒學會認字就先學會了上網。但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就像一把雙刃劍。隨著監管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一些不良信息越來越隱蔽,侵入的領域也是不斷翻新,嚴重侵蝕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近日,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接到北京市“掃黃打非”辦轉來的群眾舉報,某動漫平臺涉嫌向用戶提供含有暴力、色情、低俗內容的網絡動漫產品。被舉報的這家動漫平臺有電腦網頁端和手機APP端兩個媒介端口,在同類平臺中屬于規模和影響都比較大的,其中很多作品以校園為主題,以學生為主角,吸引了大量的未成年人用戶。
進入該動漫平臺網頁版,執法人員發現了一些涉嫌違規的作品封面,但是點擊后,內容卻顯示已經被刪除或者下架。那么網站中到底有沒有違規信息?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隨著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為了規避打擊,各種平臺隱藏網絡不良信息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其傳播方式和渠道也越來越隱蔽。進一步仔細查看后,執法人員發現了異常。
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執法人員郭彥濤說:“有一些動漫作品只有介紹并不能觀看它的內容。但奇怪的是有很多新近留言,這些留言內容有太棒了、好看、留個門等等,當時覺得這種情況很反常,引起了我們的警覺。既然不能看,為什么會有對它的評價呢?”
深入調查后,執法人員發現,這個動漫平臺采用技術手段,以電腦網頁端和手機APP端聯動的方式,在網頁版上一些顯示下架和無法觀看的內容背后,暗設了通向不良內容的隱蔽通道。
郭彥濤說:“如果用戶用同一帳號登陸平臺的網站以及APP,在網站里對內容無法觀看的動漫產品進行訂閱、收藏、評論等操作,然后,在手機端它的目錄就都出來了,再點擊目錄就進入了第一話,就是一個分尸,把人分成好多塊,再往后看就是一個裸體畫面。”
網頁端評論,手機端觀看,經過這種隱蔽的“技術暗道”,在這個動漫平臺,這種偽裝下架的違規網絡動漫多達22部,含有大量暴力、色情、低俗內容。
網絡上的淫穢色情信息危害巨大,對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而言尤其如此。清除網絡不良信息,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是全國“掃黃打非”辦“護苗2021”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2021年2月5日,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依法責令該動漫平臺刪除全部違規作品,關停相關頻道,并依法對該公司作出最高限行政處罰。
不僅僅是技術越來越高,傳播渠道越來越隱蔽,不良信息侵入的領域也是不斷更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除了傳統的文字、視頻、動漫等,近幾年來,直播行業的火熱發展,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通過直播了解信息,也有很多人開始涉足直播行業當起了主播,而在這些用戶與主播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青少年。
廣東某地警方正在實施抓捕,犯罪嫌疑人王某正帶著3個未成年的孩子,在一個直播平臺進行色情直播。進一步調查后,警方發現,這個直播平臺就是以淫穢色情直播為主要內容,其中所謂的“主播”有不少都是未成年人,遍布全國多地。
案情重大,結合“護苗”專項行動,全國“掃黃打非”辦聯合公安部對該案件予以掛牌督辦。全國多地警方聯合出擊,色情直播平臺被搗毀,包括成人色情主播、平臺運營人員在內的100多名犯罪嫌疑人落網。調查后警方發現,被組織和引誘參與色情直播的未成年人多達36名,年齡大多在13到15歲。
犯罪嫌疑人供認,像他這樣的組織者多在社交平臺上尋找未成年人添加好友,隨后發小紅包套近乎,引誘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最終通過打賞獲利,而這些利益也多是到了組織者手里。一點小紅包就可以成為誘餌,一場直播只可以拿到幾十塊錢,但由此帶來的嚴重危害乃至終生的影響,這些未成年人并不真正理解和明白。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認識能力和自控能力低,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不僅是被誘騙參與色情直播,還成為各種直播盲目的打賞者。在直播的過程中,主播往往會用誘導性話語促使觀眾送出禮物,對于打賞金額較高的觀眾,主播會對其進行贊美或專門為其表演,不少的未成年人沉浸其中。近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的一個案件,70天的時間,未成年人小劉將158萬元全部打賞給一名主播。
此案中的未成年人小劉初二輟學在家,父母讓他在自家開設的蔬菜批發攤位負責收錢,忙于生計,父母很少過問孩子的情況。晚上基本無事可做的他,很快被一家網絡直播平臺上的一名女主播吸引,打賞、致謝、單獨表演,更多打賞、多次互動后,小劉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基本每天白天收的菜款,晚上就會打賞出去,有時每晚多達兩三萬元,直到兩個多月后被父母發現。隨即,小劉父母多次聯系直播平臺說明情況,希望退還打賞的158萬元,遭到拒絕后,小劉一家把直播平臺告上法庭。
事實上,自2019年3月,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牽頭,主要直播和短視頻平臺都試點上線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也就是青少年模式,在這個模式下無法打賞,觀看時長、內容等也有制約,但記者隨機登錄多家平臺發現,此種模式并沒有強制性,用戶可以隨意選擇是否使用此模式。
同時,在上網時,很多青少年用家長信息注冊、觀看、打賞等,平臺對此也是毫無監管。此案中,未成年人小劉就是用母親的賬號看直播和打賞。此種情況下打賞的錢是否應該全額退回也成為雙方無法達成一致的焦點。
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田雷說:“實際上網絡公司應該有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因為后臺數據中大數據應用非常廣泛,可以看到每個用戶打賞的行為,它的一些規律、時間段、金額,通過這種方式也許能發現未成年人摻雜在里面的情景。”
最終,經法院調解,直播平臺全額返還小劉一家158萬元。
近日,針對未成年人打賞和做主播,最高人民法院明確:未成年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等七部門也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網絡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網絡直播平臺應當嚴禁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賬號注冊服務,不得接受未經其監護人同意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賞,同時明確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賞的,核查屬實后須按規定辦理退款。
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副局長高青云說:“為了推動網絡護苗更有成效,下一步行動重點是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等問題,督促主要互聯網平臺落實好青少年模式,聚焦未成年人經常接觸的網絡應用領域,如網絡游戲、直播、短視頻、網絡社交平臺、網絡動漫等,開展專項整治,更有力地清理不良信息,凈化網絡環境。”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將正式施行。在這部新修訂的法律里專門增設了“網絡保護”一章,明確了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不同主體在網絡保護中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加強網絡素養教育、強化網絡信息內容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預防網絡沉迷和防治網絡欺凌等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國家正在從法律體系的角度上全面構建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防火墻”。各種力量齊動員共出力,讓網絡空間天清氣朗,我們才能護好苗、育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