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大眾網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玉升 深圳報道
蔡子芳 簡介
1961年出生,福建晉江人。1984年移居香港,1989年創辦模具廠,1991年模具廠搬遷至深圳,1993年轉型為集模具制造、壓鑄、精密CNC深加工及產品制造的制品廠,躋身為多家世界五百強的供應商。
個人擁有多項突破性技術專利并發表論文。其創辦的順景公司于2005年率先引入職業經理人,對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沖破企業發展的管理瓶頸,自稱“拓荒者”,撰寫出版《拓荒者之歌》一書,真實再現珠三角一個中小企業的曲折發展歷程。
現為順景園精密鑄造(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鑄造業總會會長,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鑄造學會委員,香港工業專業評審局院士。
“像這樣的人,是中國制造業的脊梁。”
2020年11月9日,澎湃新聞刊發一篇報道,報道專訪了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理事、資深研究員李津逵,李在論述“城市不要忽視從1到n的創新”觀點時,舉了以下這個例子:
深圳有個企業,老板來自香港,是鑄造協會會長、模具大王。他最初從事最簡單的原材料加工,就是把材料帶到地租便宜的大陸,組裝后再進行出口。他剛來深圳時,是四個人合伙創業。現在,從他那兒,已經走出了一百多個能工巧匠——經過他們的手,一個個技術門檻被擺平,中國制造的成本就這樣降低了。當然,這樣的老板,自己沒有受益那么大。經過三十年創業,他的總資產沒怎么驚天動地。但是,像這樣的人,是中國制造業的脊梁。
李津逵所說的這個來自香港、在深圳開廠近三十年的模具大王,就是蔡子芳。
于我而言,訪談完蔡子芳,又花費整整兩天時間,讀完他寫的《蛻變、生存與發展:拓荒者之歌》一書,才動筆寫下此文。
蔡子芳在《拓荒者之歌》一書的自序中如是說:“談不上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白如開水的簡歷,一幅真實刻畫生命軌跡的畫卷。”
這本書之真實出人意料,可謂毫不掩飾,不加任何修飾,蔡在書里完整講述了一位香港新移民歷經艱辛而闖出一片天地的“香港故事”。
書籍出版于2012年,八年過去,如今讀來,仍是讓人感悟良多,蔡子芳付出高昂代價而換來的企業變革與轉型的經驗,對于當下的許多中小企業,都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1、堅守深圳:只要企業優秀,自然就會生存
我跟蔡子芳的交流,從是否搬離深圳的話題說起。
在很多人看來,他手里的這家工廠以模具制造為主,是一家典型的制造業企業,更是一家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此類型的企業,近年來紛紛搬離深圳,要么去往臨近城市,要么去往相鄰省份,“順景園”緣何選擇堅守深圳?
蔡子芳給出的答復是:“我不會離開深圳這個地方,如果是被迫離開的話,說明我們的成本控制還不到位,我們的品牌還不夠好……”
他進一步闡釋,跟他一起打拼多年的公司同事,早已在深圳生活多年,每一個人在企業里打的不僅僅是一份工,更重要的是在深圳擁有一份體面又有尊嚴的城市生活。
生活在深圳,大家的業余生活、子女教育,生活配套等等,好處顯而易見……
“我曾經問過公司同事,特別是管理層,有誰愿意搬離深圳,去到山里面上班?結果是沒有一個人愿意。”
蔡子芳以此激勵公司所有同事,要想不離開深圳,前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足夠優秀,個人足夠優秀,企業足夠優秀,如此一來,大家才可以一起留在深圳,跟深圳同行,跟企業同行……
在他看來,只要把企業優秀起來,自然就會在深圳生存下來,“一旦我做到最優秀的時候,誰都會歡迎你;反過來講,你不夠優秀的話,搬到哪里都沒人歡迎你。”
誠哉斯言,做好自己,方為正道。
蔡子芳立志讓自己的企業優秀起來,成為標桿。
標桿,體現在多個方面,拿“順景園”來說,除了一直遙遙領先于業界的模具技術、創新設計之外,蔡對企業安全生產的認識與重視,更是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公司進門不遠處的墻壁上,有一段蔡子芳的“安全文化宣言”:
“沒有企業文化,企業的發展將舉步維艱;沒有安全的企業文化,則猶如空中樓閣毫無著地,脆弱而空洞;只有讓安全文化占據企業文化的主導地位,才能讓企業文化充滿活力并永葆青春;順景園追求盈利,但絕不以犧牲大家庭里兄弟姐妹的安危做代價!”
蔡子芳表示,近年來,在成為省里安全標桿企業以后,他經常受邀去給企業做分享,分享企業與安監的關系。
一提到安監,很多企業往往認為是挑刺或刁難,但在順景園看來,安監的作用其實是保駕護航,“這好比公司的品檢和計件員工的關系,計件員工對品檢的態度也是從之前的抵觸甚至沖突,歷經磨合到后來的理解和融洽,因此我們公司的計件員工現在都喜歡品檢的人員過來,為什么?他們來是幫我們找問題呢,否則一旦查出問題返工的話,個人不僅沒有工錢收,對企業也是一種浪費,對不對?”
觀念一變,和諧頓生,安全不再是口號。
蔡子芳進一步強調,其實從更深層次上講,“現在的客戶在找供應商時,都是在找一份安全感,假如你的企業老是不安全,誰敢跟你長期合作……”
2、艱難變革:連換四任總經理,一路曲折一路歌
來到深圳之初,蔡子芳從事的是最簡單的原材料加工,組裝后再進行出口。換句話說,順景園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三來一補”港資企業。
時間拉回到1991年,彼時的深圳,地方政府與百姓萬眾一心,在百廢待興的土地上,用近乎“放任自流”的優惠政策,敞開胸懷擁抱捷足先登的港資企業,港資企業則以幾倍于香港的速度快速發展,嘗到了前所未有的甜頭……
彼時的順景園,也迎來一段難得的高速發展期,憑借著傲視業界的技術,深受客戶推崇,一路高歌猛進,訂單長單紛至沓來……
然而,高速發展掩蓋不了潛在的隱患,來自日資企業的一次三方評審,讓順景園的缺點徹底暴露——
世界級客戶松下公司詳細考察順景園各部門后,給出的評審結論是:技術95分,管理60分,一語道破企業的畸形格局……
“那個時候的順景園,就像一個虛胖的孩子,外在的虛胖難掩內部管理的嚴重滯后,再不變革,生存都是問題。”
必須變革,迫在眉睫。然而變革說易行難,過程超出蔡子芳自己的想象。
這場變革,最終演變成300頁的一本書,即是《拓荒者之歌》。
鑒于“拓荒”代表著開辟、創新、不落俗套、勤奮以及承擔等,蔡子芳對這兩個字情有獨鐘,自封為“拓荒者”。
在書中,蔡詳述了創業之后歷經三次經營合作失敗的來龍去脈,更是花費大量篇幅,詳細回顧和呈現了連換四位總經理的詳細經過……
順景園的變革,始于2005年,那個時候,企業訂單不缺、市場大好,卻出現了效益下降甚至虧損的反常現象,此時,作為技術專家出身的蔡子芳有些束手無策,只有外聘管理精英……
由此迎來走馬燈式的四任總經理,幾乎一年換一個,作為董事長的蔡子芳歷經完全放手——激烈沖突——撥亂反正——重整旗鼓,個中艱難,外人無法體會。
可以想見,連換四任總經理,給順景園帶來的折騰和陣痛,當然還有成長,都是空前的,無論企業還是個人,蔡子芳甘苦自知,收獲滿滿。
他在書中總結出了10條經驗,諸如“將打破常規的技術優勢發揚光大”、“長期堅持篩選和優化業務,堅持走高端路線策略”、“逐漸走向本土化、完全擺脫家族式的經營模式”、“變革歷程中不斷汲取經驗,成立建立企業文化”……
2008年11月,在與西安劉琛教授的一封電郵中,蔡子芳還對自身的缺點進行了總結:
“技術出身的老板,最致命的缺點是固執(這也是過于有主見、主觀、獨排眾議的領袖特質的負面延伸),雖不懂管理卻又事事插手,這樣做,一方面累死了自己,另一方面也閑置、打壓了管理層,無形中把企業帶進惡性循環卻又無法自拔的深淵。這是技術型老板要面對的一道坎,也是企業‘上’與‘下’的分水嶺……”
3、個人觀察:對于港資企業的三條忠告
2009年9月,蔡子芳受邀參加了深圳CEO俱樂部的一次互動沙龍座談會,那次座談會上精彩而放松的互動和交流,給他帶來深深的觸動。
“香港無論是在文學底蘊、人文素養、學術層次、藝術領域、創意、前瞻、觸角、哲學等等,統統落后于內地新一代精英,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如上所述,蔡子芳從小長在新中國的紅旗下,成年后移居香港,從打工到創業,長泡于資本主義的商海大潮中,一路目睹和見證著太多的港資企業、臺資企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前往內地發展,所以他的觀察與思考,不同于一般人。
在他看來,部分港資企業,在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面前,在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面前,正在陷入舉步維艱的狀況,而要改變,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變革:
第一,本土化;第二,擺脫家族經營模式,實現團隊精英化;第三實現勞資關系協作和諧化。
“其中,本土化體現了對國內人才的尊重和重視以及平等相處,這是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伴隨著國內人才的突飛猛進的進步,港臺精英已不知不覺地被拋到了后面,尤其是在創新創意、與時俱進的思維和先進的管理系統的導入能力方面,雙方的差距在拉大…… ”
2008年6月,蔡子芳應中華壓鑄網邀請,首次在公開場合以“中國壓鑄件供應商的生存與發展空間”為題,在全國性的上海采購大會上發表演講,演講的內容隨后刊登于《中國鑄造雜志》上,被譽為“對中國中小企業深具指導意義”。
多年以來,蔡子芳一直堅持踴躍分享,活躍參與多個商會組織,多次接受《香港鑄造》雜志的專訪,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和行業觀察,并多次撰文,先后以“山窮水盡尋出路”、“柳暗花明尋一村”為題,積極建言,為中小企業奔波吶喊……
十載揚帆了無岸,一足留痕復坦蕩。
六年磨劍沐秋雨,八面落葉霜刃寒。
三波三折別泥坑,七擒七縱屹觀瀾。
九牛二虎驚濤后,五湖四海吾逸然。
繁忙的工作之余,蔡子芳堅持每天寫日記,已堅持了三十年之久,愛好文學的他,經常撰寫一些詩歌,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上面的這首七律詩,就掛在他的辦公室里。
“一切以家庭為軸心。”
蔡子芳自己還總結出在家庭、健康、事業、財富以及朋友方面的五大平衡理論,熟悉他的人的知道,幾個孩子的上下學及寄宿從來都是他親自接送,他的周末時間也都是屬于孩子的,“我認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家庭,犧牲家庭成就事業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訪談時間:2020年11月4日 訪談地點:深圳)
深圳的腳步,中國的腳步
2020年,是深圳特區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來,深圳做對了什么?中國做對了什么?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經驗,值得總結和評說。
大眾網·海報新聞廣州新聞中心在2020年走進深圳,推出大型原創全媒體產品:《深圳的腳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區40年》,訪談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業精英,通過鮮活的個人講述、個人評說,呈現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在新時代被賦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過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萬億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后,排名全國第三。亮眼數字、輝煌成就的背后,是開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是千千萬萬的新深圳人,奔來深圳,融入深圳,扎根深圳,奉獻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離不開千千萬萬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奮斗,深圳的歷史,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揮灑汗水、共同書寫;深圳的輝煌,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區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像胎記一般,蘊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蘊藏在深圳飛速發展的產業和行業中。
……
深圳歷史,個人親歷;深圳經驗,個人評說。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經驗,將透過40期鮮活的個人講述、個人評說,走向山東,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