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央視新聞客戶端
手機查看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流。然而它的真正面貌,有關它的前世今生,你真的了解嗎?點擊視頻觀看↓
黃河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
4000年前,中華三祖——黃帝、炎帝、蚩尤,在黃河流域繁衍。
13朝古都西安、洛陽,8朝古都開封,7朝古都安陽的行政中心都在黃河流域。黃河下游有記載的決堤1593次,平均每3年必決堤一次。
黃河經歷過8次重要改道。歷代擅治國者必先治水,所謂“黃河寧,天下平”。
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孕育了富庶的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
中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五個在黃河中流。黃河害在下游、病在中游、根在泥沙。
1957年三門峽水利工程破土動工,1960年9月首次蓄水。
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工程,使下游花園口的防洪標準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有效控制黃土高原泥沙的流失。三江源生態保護區,使上游水源涵養能力穩定提升。
如今的黃河早已實現歲歲安瀾,訴說著人民治黃的壯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