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央視新聞
手機查看
在福建福清,有這樣一位老黨員,因為牽掛著海島上400多名鄉親的健康狀況,在一座不足1平方公里的海島上,一待就是34年。 為此,她放棄了城市里優越的生活,而放不下的,卻是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沉甸甸的責任。
福建福清市吉釣村鄉村醫生 王錦萍:以前沒有這個碼頭,退潮的時候都要淌水下去船里拿藥。如果到了冬天,海水很冷。
挑擔子的人叫王錦萍,一名擁有22年黨齡的老黨員。島上山路和臺階多,車不好開,她就用擔子挑。這次船主幫她帶過來四箱藥。在面積僅有0.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四百多人的吉吊島上,王錦萍作為唯一的一個鄉村醫生,已經堅守了三十四年。
以前的海島,生活條件很差,沒有一個醫生愿意來。王錦萍的叔叔是鎮上衛生院的醫生,偶爾回鄉義診。在叔叔的感召下,王錦萍在1986年畢業后來到了小島,當起了鄉村醫生。吉釣島上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就有42人。老人腿腳不便,沒辦法坐渡船到鎮上,都是找王錦萍看病。
福建福清市吉釣村鄉村醫生 王錦萍:我給她這樣,畫這樣一橫,就是每天吃一次吃一粒。這是給她畫三橫,一次吃三個。她就可以數,一二三。
后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搬到了條件更好的城里。王錦萍的家人也都去了鎮上。王錦萍也曾想過離開,可是看到島上的老人們,她又不忍心了。
福建福清市吉釣村鄉村醫生 王錦萍:有的老人會到我這個診所門口逛。他自己都說,我就過來看一看,有你在這個診所,今天晚上去睡覺,我會很踏實,睡得安心。不然的話我就怕深更半夜生病了,你不在家沒地方找人,就這樣的情況,所以也舍不得他們。
王錦萍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父親的一句話,王錦萍一直記在心里。
福建福清市吉釣村鄉村醫生 王錦萍:有什么困難,你要自己先上。有什么有利的事情,你要讓給別人。這是做黨員最基本的原則。
這些年,王錦萍放棄了到城里工作的機會。她的診所每天5點開門,晚上9點關門,有人打電話,再晚也會趕過去。如果不是出長差,就算離島開會或培訓,也總是把診室的門開著,為的就是告訴老人們,自己很快就會回來。
記者:如果王醫生調走了怎么辦?
福建福清市吉釣村村民 林香玉 :最好不會調,王醫生調去,我老人家舍不得。最好王醫生在這里。在這里我老人家很喜歡,感覺安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作為村里唯一的醫生,王錦萍在碼頭對所有進出島的居民和船只進行健康檢查。
福建福清市吉釣村村委書記 林依俤:有船靠過來,她都要下來。診所、碼頭兩頭跑。
對于一些從島外回來的村民,王錦萍要上門給他們宣傳防疫知識。為了減少傳染風險,看病盡量由她上門。
福建福清市吉釣村鄉村醫生 王錦萍:因為我是醫生,我是黨員,我們不去,誰去啊。
這些年,王錦萍一個人守在島上,照顧著全島人的健康。雖然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但卻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王錦萍的兒子 陳堅:我母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跟我們強調兩個字,責任。職責決定她沒有辦法在那個時間段經常性陪在我們身邊。她經常用的一句話就是走不開,這怎么放手啊。
現在的吉釣島,環境越來越好。已經到退休年紀的王錦萍決定繼續留在島上,為村民看病。
福建福清市吉釣村鄉村醫生 王錦萍:身體允許的話,應該還是在島上。鄉里鄉親,好像自家人一樣。我自己覺得沒有犧牲地那么多。這是我做醫生,做一名黨員應該做的事。(總臺央視記者 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