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
近日,美國《福布斯》網站發表文章深入剖析,美國政府提出的新關稅政策及其廢除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可能會給美國汽車業帶來沉重打擊。
《福布斯》報道截圖
文章指出,美國政府向主要貿易伙伴加征關稅,并考慮取消包括聯邦稅收抵免在內的多項支持性政策,無疑會進一步惡化汽車行業狀況,損害美國頂尖企業的利益,同時減少消費者的選擇并提高購車成本。美國汽車業在21世紀的領先地位亟需這些支持性政策的保駕護航,然而,當前的政策環境卻預示著該行業未來的失敗,甚至可能導致其全球汽車主導地位不保。
文章著重強調,美國政府制定和提議的關稅政策,特別是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稅,將大幅增加美國汽車生產的成本,嚴重威脅到美國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生存。雖然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的鋼鐵和鋁關稅可能對美國本土鋼鐵和鋁生產商有利,但也會推高依賴這些原材料的其他企業和工廠的成本。由于汽車制造業本身利潤微薄,關稅的征收不僅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車成本,還會削弱美國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尤其是在他們已經失去市場份額的領域。
為了與外國競爭對手抗衡,美國汽車制造商必須增加插電式汽車的產量并降低生產成本。降低插電式汽車電池的成本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方法之一。為此,美國國會通過稅收抵免政策,為電池制造商在美國設廠生產本土電池提供激勵。然而,即便是在當前的激勵措施下,中國電池的價格仍然比美國電池便宜約三分之一。
作者進一步指出,盡管插電式汽車的需求持續增長,但其增長速度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如果美國政府取消促進市場增長的激勵措施和政策,將使市場陷入困境。事實上,過去兩周內已有電池制造商取消了建設25億美元工廠的計劃,一家美國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停止了新工廠的建設。其他大公司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并指出美國政府的政策可能導致裁員。一些美國汽車制造商則敦促政府,如果修改這些政策,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應逐步取消,而非立即廢除。
文章最后強調,美國汽車制造商正在重返經濟主導地位的快車道,但與外國競爭對手的競爭才剛剛開始。保留現有的稅收抵免和排放標準將為美國電池供應商和汽車制造商提供國內支持和需求確定性,這是他們進行投資以在未來取得成功的關鍵。通過征收有害關稅和廢除現有法律,只會讓美國汽車業陷入困境。
編譯|魏宇晨
簽審|苑聽雷
監制|蔡耀遠
責編:
審核:陳鳳祁
責編:陳鳳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