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新的時代,年輕人作為潮流的掌舵人,其方向總是變化莫測。前天是“韓流”,昨天是“日風”,而今天你只需要拿著LOMO做自己。
Lomo是什么?
它是神話?是傳說?而現在不管它曾為何物,為何人,重要的是它又回來了。
Lomo成為了一種生活的態度,它是傳統意念的解放者。它告訴我們,攝影不需要金錢的護航,它僅僅是記錄的又一種方式。攝影就是記錄,不用想,只管拍。“Don't think”是游戲的惟一準則。
Lomo是怎樣的相機
Lomo原是前蘇聯間諜用的低科技相機。1982年,誕生于前蘇聯一個專門生產軍事光學鏡片的工廠,名為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 ,簡稱為Lomo。1991年,兩位維也納美術學生沃爾夫岡·施特蘭晶格(Wolfgang Stranzinger)及馬蒂亞斯·菲格(Matthias Fiegl)在捷克度假時,在一家舊貨店找到舊款Lomo,用后發覺照片效果很自由很獨特,于是Lomography誕生了,并逐漸成為地下藝術圈、文化圈的寵兒。
由于需求量越來越高,1996年,二人說服圣彼得堡當時的市長兼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工會總經理普丁(Putin),繼續生產Lomo相機,這不僅有益于他們的國家經濟,也對促進藝術文化很重要。Lomo革命于是展開。
Lomo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它的鏡頭,經由獨特彎曲的角度,讓它得以日夜兼拍無需閃光,而且對于紅、藍、黃感光特別敏銳,用正片沖出相片的色澤異常鮮艷。
另外千萬別被光圈、焦距的功能嚇著了,手握一臺Lomo,放松心情想拍就拍,別在意角度、別注重姿勢,記得要求沖印店洗出所有的照片,那怕是曝光過度與反差模糊,絕對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由于不需要閃光燈,所以建議采用感光度400的底片。
Lomo各種版本
Lomo相機有多種版本,Super Sampler可拍4格直下的連續動感照片;Action Sampler可拍4格連續動感照片;Cyber Sampler和Action Sampler無異,只是外形不同;Lomo Campact/ Lomo Kompakt Automat是Lomo最經典的產品;Holga Microspy是基本的迷你“間諜”相機;Lomo ELF Night Vision是能在全黑暗下拍攝的夜間相機。
Lomo攝影的十大條規:
1.隨身攜帶。
2.隨時使用——無論白天或黑夜。
3.Lomo是生命的一部分。
4.拍,隨心所欲。
5.盡可能地接近你期望中的物體。
6.不要思考。
7.快速。
8.你不需要預先知道你會在照片中得到什么。
9.隨便組合你的照片。
10.不要理會這些條規。
自由自在的快樂——
相信每一位喜歡攝影,但是又沒有條件買那些貴重器材鏡頭的年輕人,接觸到Lomo時,都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與喜悅。它一反傳統地不用光圈,不用焦距,它拍攝范圍的私人化以及個性鮮明的極度夸張的色彩對比,都會對追求新奇的年輕目光產生極大的沖擊力。
“Lomo實際上就是人的另一雙眼睛,它就是拍下你眼睛看到的東西。它不需要技術,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畫面。有時候你甚至不用去想,也不用去構思,只要按下快門,對著你想拍的東西去拍。”某公司軟件設計師王璐接觸Lomo雖然只有兩個月,但是已經是樂此不疲的發燒友。在此之前,王璐很少接觸傳統的攝影技法,他接受Lomo,是因為喜歡它那種“反傳統,反權威,自由自在,很生活,很個性的感覺”。
在傳統攝影當中,對于光線、構圖、色彩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它的目標就是最終達到一種攝影的完美境界。但是,Lomo卻并不要求拍到完美的畫面,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有很多毛病的舊相機,它可能會跳片,也可能會漏光,它所拍攝的事物和構圖,在傳統攝像師眼里,很可能會視為失敗,比如,它拍的可能是一張非常模糊的照片,有時候照片上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個黑點,這在傳統攝像觀念上是無法容忍,也是無法接受的。另一位濟南的Lomo玩家張可在沖洗Lomo作品的時候,常常會受到沖印店工作人員的質疑:“這樣的照片還沖嗎?”“有時候你拿了照片,有人還會在后邊說:‘什么玩意兒!’”
在沒有接觸Lomo之前,叁兒(化名)就已經嘗試拍攝一些類似Lomo的攝影作品:“當時我拍了一些挺模糊的作品,但是自己覺得挺好的,后來積累了很多的片子,卻不知道如何定義這些東西。”去年,叁兒開始了解Lomo,才發現自己過去感受到,但是一直沒有定義的攝影作品,原來就是它的同類。
可以說,Lomo對普通人和攝像師的視覺神經是一種折磨,但是對于追求反傳統的年輕人來講,正是因為Lomo不是好鏡頭,它卻是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的工具。
濟南的Lomo玩家并不太多,女性玩家更是屈指可數,LALA是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惟一的一個。她對Lomo的精神推崇備至:“你要知道,你就是lomographer!隨時隨地,真實捕捉身邊的一切,純真的笑容,不愉快的眼神,天氣好的下午,或者干脆自戀一把,就那么簡單。Lomo就是讓自己快樂!享受這一刻,享受Lomo帶來的強烈色彩,更要享受自己那顆藏著純真的心。”
Lomo常常會給它的使用者帶來意外的驚喜,在拍攝的時候,你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會拍成什么效果。只有膠片沖出來之后,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這種出人意料的結果,正是Lomo的魅力。雖然很多傳統攝像師對Lomo頗不以為然,但是叁兒認為Lomo是一種視覺影像藝術:“Lomo作品拍攝的東西看似隨意,但是里面仍有一種審美存在,拍攝者對事物的觀察仍然需要一種視覺,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拍一些東西。接受的Lomo受眾群體都是審美角度比較高的人物,它現在屬于一種小眾藝術。”
正如叁兒所說,玩Lomo的FANS是高素質人群,他們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而且很多是影像設計師,因此,有媒體稱這是“高科技人玩低科技相機”,他們喜歡把Lomo這種低科技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利用高科技加以處理,帶來了新鮮的效果。“在高科技掌權的現代,Lomo的出現及再次流行更像是一種逆流懷舊。它如同一個帶有叛逆精神的獨行者,信奉著簡約的信仰,捍衛著自然即興的美學。”張可說。
可以說,Lomo更接近現代藝術,它就像搖滾樂、先鋒戲劇等先鋒藝術一樣,是年輕的、叛逆的群體發泄自己叛經離道的思想的噴火口。Lomo主題中的反叛是一種必然,和傳統攝像更關注攝像者的外部世界不同的是,玩Lomo的人更注重體現自我情感的發泄。LALA稱玩Lomo的人都有一種“自戀”的傾向,他們喜歡讓鏡頭對準自己,自拍、自娛、自樂,是他們最大的樂趣。
今年六月,在北京舉行的世界Lomo大會上,這種有著同樣思想、同樣行動的叛逆者們齊聚到了一起,來自全世界以及全國各地的Lomo玩家們將自己的作品拼貼在一起的LOMOWALL(Lomo墻)所產生的沖擊力,為Lomo從地下浮出水面推波助瀾,Lomo開始為媒體所關注,Lomo的愛好者的人數也出現了迅速擴大的趨勢。原本很少有人理睬的Lomo相機,身價也成倍地往上翻,原本只有幾十元的價格,有的如今已經翻到1000多元。
一種藝術的誕生與落沒,都是時代的手段在翻云覆雨,個人的喜好與堅持,很難超越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撥弄。作為一種先鋒藝術,Lomo究竟能夠走多遠,對于這些Lomo玩家來講,這種猜想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沒有必要什么東西都永恒,只要被記錄了就可以。”叁兒的這句話,也許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