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有著一億兩千萬人口的島上,覺得只有我們兩個人,其他的只是布景。不覺得孤單,只覺得幸福。” 發伊妹兒給小D提出“你為什么不工作”的問題,不久,就接到她“有些氣急敗壞”的回信:“誰說我不工作?打工算不算工作?” “我想我是有一點氣憤,雖然我已經大約四年沒有正式工作了。可是我為什么要氣憤呢?我為什么要證明自己沒有不工作呢?也許其實我是認為不工作是可恥的?所以我的第一回答有些氣急敗壞。其實我完全可以回答得更體面更理直氣壯的——我在上學。” 小D今年三十一歲。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她一直在上學,先是在澳大利亞,現在是在日本。 “不知道別人怎樣看,三十一歲的高齡仍在上學,我是有點不好意思。不過好在國外的大學沒什么入學年齡限制,班里時常有比教授年紀還大的學生,退休之后閑來無事,到大學里和年輕人呆在一起,沾染些活氣也未必不可。和他們不同,我來國外上學的目的很功利,或者說很明確:為了將來更好地工作,也是為了和愛人在一起。” 大學畢業之后到出國留學之前,小D一直工作了將近五年,其間換了三個單位,先是做翻譯后是做律師,而且國企、外企以及個人合伙的律師事務所呆了一個遍。邊工作邊上著各種業余的進修班,包括公司要求的和自己找的。“如果這年頭還興先進工作者的話,竊以為自己也許能做有力候補。” 在工作了五個年頭時,小D突然有了去澳大利亞留學的機會,而且是好大學,學商法,學位還有獎學金(包括學費和生活費的那種)。“于是我就去了,誰能不去呢?雖然已經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律師工作,雖然與同事們相處得也很好。” 留學的日子卻并沒有像小D想得那么好玩。但以極小的字印的幾百張必須在一周內讀完的講義以及大白天在街上也時常見不到一個人的安靜,讓她焦頭爛額之余也感到百無聊賴。于是,集中時間精力上學,快快結束,提前畢業,拿了學位走人。 畢業后的小D沒有回國,而是選擇了日本。因為,男朋友在日本留學。 越過千山萬水,小D到那個小島上追尋自己的愛情。然而愛情無法解決一切問題,她不會說日語,工作也找不到,呆在家里連電視也看不懂,只好又去上學。日語學校的學費很貴,且沒有學費減免和拿獎學金的機會,她就申請去國立大學做研究生,說是研究國際法,其實是去學日語,一年研究生做完,男朋友還有一年才能畢業,只好參加呂學院的入學考試,居然通過了,于是又開始讀第二個碩士學位。讀到第一年碩士課程結束,男朋友畢業了,為了等她,他在日本就了職。 從到日本第二年開始打工,在圖書館和語言學校。在物價奇高的日本,一對戀人主要靠獎學金生活,為了學習、為了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能夠多一些,他們打工不求多,但求收入夠生活就好。“在一個有著一億兩千萬人口的島上,覺得只有我們兩個人,其他的只是布景。不覺得孤單,只覺得幸福。” 明年四月,小D就要畢業。她說也許這輩子做學生的日子也就到此為止了。 畢業后,小D準備在日本工作。“這里大家都是畢業前一年就把工作找好,我也是如此。”對一年后的重出江湖,她已經沒有八年前剛參加工作時的期待和不安,只是坦然。“因為知道工作和上學一樣,都是生活。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所要做的只不過是認真地做好當前的這一件事,過好當前的這一天,就是在好好地工作,就是在好好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