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麻醉醫生
海報新聞 · 2023-05-28 12:12 · 原創報道 記者: 叢萍 陳俞印 張海振 編輯: 張明月
直擊手術:患者“睡”著后,麻醉醫生有時間玩手機嗎?
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陳俞印 首席記者 張海振 濟南報道
一直以來,網上有段子調侃,希望手術時,麻醉醫生可以玩手機,這說明手術一切順利。那么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有時間玩手機嗎?
5月18日,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東院手術室,一位84歲老年患者即將進行右側股骨頭置換手術,麻醉手術科副主任醫師阮洪艷已經做好麻醉前的各項準備。護士將患者接進手術室,麻醉醫生、護士、外科醫生三方核查后,麻醉正式開始。
連接好心電、血壓以及血氧等監測,擺好側體位后,阮洪艷要給患者脊柱椎體間隙穿刺置管、注入局麻藥。
“這里有感覺嗎?這里什么感覺?”幾分鐘后,阮洪艷測試麻醉效果。麻醉已經起效果了,“讓手術不疼”已經做到了,但麻醉醫生的工作遠不止這些。
“血壓出現波動。”一直盯著監護儀的阮洪艷很快就發現異常,她立即調整患者的體位,頭低腳高,補充液體,注射了少量的麻黃堿。幾分鐘后,患者的血壓恢復平穩。
阮洪艷(左一)和同事為患者做動脈穿刺
“患者84歲了,這也屬于正常的相對性波動,考慮到老人年齡偏大,我們為老人做了一個動脈穿刺,這樣可以實時監測血壓變化。”阮洪艷說。
手術中,阮洪艷和患者進行交流
一切就緒,手術正式開始。手術中,阮洪艷要隨時觀察監護儀上的指標,記錄各種數據,還要注意患者面色、尿量、出血量等等。“不同的手術,關注點不同,骨科手術的后期尤其要注意脂肪栓塞、骨水泥反應的發生。股骨周邊脂肪較多,如果脂肪進入破裂血管,后果很嚴重。手術中,醫生通常使用骨水泥以加強股骨頭的固定,有的患者會出現過敏反應、低血壓甚至休克等,這個時候,我們要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以便及時作出正確判斷和及時處理。”阮洪艷說。
手術即將結束,阮洪艷(右一)和同事為患者實施神經阻滯
“準備縫合。”手術進行了1小時20分鐘,阮洪艷在超聲引導下為老人實施了神經阻滯,做到精準減輕手術部位的疼痛,也可緩解術后的焦慮、認知功能障礙等。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到來,手術患者中“百歲老人”越來越多,為圍術期麻醉管理帶來風險和挑戰。“我們對老年人盡量不采用全身麻醉,以避免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等并發癥。現在老人的狀態拍之即應,呼之即醒,局部不出血,血壓穩定,我們可以直接將老人送到病房。”阮洪艷說。
送走患者,阮洪艷還要打掃“戰場”、整理手術記錄,迎接下一臺手術。
此時再看墻上的時鐘:從患者進來到出去,也只不過才一個半小時,哪有時間看手機?